中國未成年人網配圖
每到開學季,孩子們都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有些孩子甚至排斥開學,焦慮、煩躁的情緒時時爆發,這種明顯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病態表現,心理學家們稱之為“開學綜合征”,又叫“開學恐懼癥”。心理老師認為,這些表現是孩子們潛意識的心理防御機制將一些不愿面對的、不認同的、被壓抑的、不愉快的負性情緒轉換成一些軀體癥狀而造成的,并會持續一段時間。
學生開始了新學期
2月26日中午11時38分,剛剛參加完單位業務學習會的張女士,就急匆匆地趕往蘭州市客運中心,下午要準時陪孩子赴定西市某幼兒園報名。
“又得開始早出晚歸的上學生活了!”2月25日上午,被媽媽和鬧鈴催了好幾次后,家住蘭州市城關區雁灘某小區的郭佳才鉆出熱乎乎的被窩,并大聲對媽媽說道:想到一個多月的懶覺就要結束了,覺得自己也像床頭的小鬧鐘一樣,就要被擰上發條了……
蘭州市小學生于2月27日、28日正式報名,許多家長都放棄自己雙休日陪同孩子報名,有些家長還參與開學前學校的一些活動,如幫助孩子搞搞學校的衛生環境等。
“開學綜合征”令家長頭疼
張女士表示,不知怎么了,已經在定西市上了兩學期幼兒園的孩子,今年一聽說要去幼兒園報名,情緒就很低落,這幾天孩子連話都不咋說。
2月26日,甘肅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專家郝敏表示,患“開學綜合征”的學生里,小到幼兒園,大到中小學生都有,癥狀表現為:失眠、做噩夢、不愿意去學校和幼兒園,即使強行送去,也又哭又鬧;有的一提幼兒園或學校就不吃飯,甚至摔東西。
“學生們結束了假期自由散漫的生活,回到課堂時候,心理上會有一個調適的過程,尤其是心理素質差的學生。假期大多數學生都睡到九十點才起床,開學后六七點甚至更早就要起床,生物鐘被打亂,造成上課時精力不濟、哈欠連天。剛開學的幾天課尤其難上,學生遲到現象較多,并且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學生甚至打瞌睡,課堂的氣氛難以調動。”蘭州交通大學東方中學王老師說。
徽縣實驗小學的李老師分析認為,“‘開學綜合征’對于自理能力較弱、性格較內向的學生來說,更難克服。假期時,孩子每天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有強烈的依戀情感,一旦要去幼兒園或學校,情感上缺少了依戀和安全感,焦慮會隨之而來。此外,學校是一個大集體,孩子不能像在家里那樣有求必應,一些學習和生活能力較弱的孩子一旦無法得到老師的獎勵,便會產生排斥。”
新學期“收心”不妨看看這幾招
經過漫長的假期,孩子肯定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因此家長要做孩子的表率,自己先“收心”,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收心”環境。
“老師要對學生的一舉一動多加觀察,開學初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不能太生硬,以免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學生‘開學綜合征’的現象更加嚴重。”西和縣牟芳琴靈鴿藝術幼兒園負責人牟老師告訴甘肅經濟日報記者,假期后老師可在學習之余增加一些必要的娛樂活動,讓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課業負擔也要逐漸增加,突然一下子學習壓力太大孩子們也受不了。”牟老師認為,“收心”應該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老師應與學生多溝通,讓他們對校園產生親切感,必要時還可對“假期綜合征”明顯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甘肅省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心理咨詢專家遲婷建議,“開學綜合征”的預防從開學前就應開始,開學時,家長要與老師密切聯系,對于已經出現不良癥狀的孩子,家長要及時疏導、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對孩子所擔心的問題說出你的看法和態度,通過與孩子交流,來減輕孩子內心的壓力;家長切忌表現出緊張和過度擔心,以免給孩子造成暗示強化的作用,加重孩子的癥狀。
遲婷表示,“開學綜合征”的出現,學生自身積極的心理暗示也非常關鍵。孩子應當接受“假期已經結束”的現實,而且在學校可以與同學分享假期中的趣事,或者覺得自己又成長了一些,又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認為自己將有更成功的一年等等,都有助于其樹立信心,放松心情,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新的學期。
此外,家長還應糾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習慣,幫助其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應予理解并給予適當的監督幫助,讓孩子的心理逐步從“放假”中脫離出來。對于“重癥患者”,家長和老師在認真商討后可帶孩子進行心理咨詢,減少孩子的恐懼感。(王耀 張麗麗 于娟)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4-11湖里區啟動一系列“安全文明”活動力促全區安全發展環境再提升
- 2017-04-11新羅:倡導文明旅游 成效深入人心
- 2017-04-11臺江區清明主題系列活動豐富多彩 以文明寄哀思
- 2017-04-11文明城市創建需同時發力
- 2017-04-11文明創建何防“走走極端”
- 2017-04-11創建文明城市須“一城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