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29日訊 11月28日下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加強移風易俗、遏制農村陋習工作。晉江市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縣域代表,在省分會場上作移風易俗工作典型發言。市委劉文儒書記介紹晉江市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情況。
一是堅持以村規民約來治理。全市392個村(社區)都制定了移風易俗的村規民約。一方面,通過公議、公訂、公示村規民約,把群眾意愿轉化為共同意志,幫助群眾打破心理障礙。另一方面,高度重視村規民約的精準精細可操作,做到內容量化具體,措施獎罰分明。同時,高度重視企業家、干部和老年人等關鍵人物,發揮他們微信較高的優勢,帶頭執行,有力確保規約落實到位。
二是堅持以黨紀政令來約束。一方面是完善地方行政規章。相繼出臺規范主城區出殯管理通告等規章制度。今年又出臺新版《晉江市民文明公約》和《晉江市民行為規范》,大力引導廣大市民守公約、遵規范,養成與城市生活接軌的公共行為習慣。另一方面是強化黨員干部的行為約束。先后出臺規范黨員干部、公職人員操辦紅白喜事量化規定,強化督查,嚴格落實,讓黨員干部帶好頭、作示范。
三是堅持以文化建設來根植。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既重視傳承和弘揚優良習俗,留住“鄉愁”,延續傳統,也努力倡導與新城鎮、新農村相適應的新生活、新方式。加強古村落、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突出家風家訓的教育和傳承。在禁止“普渡日”大操大辦的基礎上,引入文體、科普、環保等元素,把“普渡日”變成“文體活動日”、“志愿服務日”、“扶貧濟困日”。建設“書香城市”,開設“國學講堂”,打造“15分鐘文化生活圈”。
四是堅持以慈善公益來造勢。注重宣傳引導,典型帶動,把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陋習的轉變,與發展慈善公益事業結合起來。2003年,向全市企業界發出“簡辦俗事,多行善事”的倡議,2015年又發出“最炫公益、不炫嫁妝”的倡議,號召全市人民把喪事簡辦、喜事新辦、神事不辦,把節約下來的禮俗開支捐贈給公益事業,得到全社會積極響應。慈善總會成立14年以來募集善款26.58億元,位居全國縣域前列。同時,把募集的部分善款投入新農村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既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又進一步推動文明鄉風轉變,得到群眾積極擁護。(晉江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1-29永安市南塔社區心愿墻是居民貼心墻文明墻
- 2016-11-29吹響文明旅游“戰役”的號角
- 2016-11-29上杭縣加強市容市貌管理推進文明縣城創建工作
- 2016-11-29莆田城廂團區委積極服務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6-11-29劉奇葆: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
- 2016-11-28上杭縣督查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