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的不宜先為原則
社交中的不宜先為原則:
在社交活動中,面對自己一時難以應付、或是舉棋不定,或者是不知道到底怎樣做才好時,如果可以,最明智的做法是盡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動,尤其不要急于搶先,冒昧行事。
社交“不宜先為”原則,也稱作“不為先”的原則。它的基本要求是,在社交交往過程中,面對自己一時難以應付、舉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樣作才好的情況時,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盡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動,尤其是不宜急于搶先,冒昧行事。也就是講,若有可能的話,面對這種情況時,不妨先是按兵不動,然后再靜觀一下周圍之人的所作所為,并與之采取一致的行動。
“不宜先為”原則具有雙重的含意。
“不宜先為”原則要求人們在難以確定如何行動才好時,應當盡可能地避免采取任何行動,免得出丑露怯。
“不宜先為”原則要求人們在不知道到底怎么作才好,而又 必須采取行動時,最好先是觀察一些其他人的正確作法,然后加以模仿,或是同當時的絕大多數(shù)在場者在行動上保持一致。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11-23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將于28日下午召開“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xiāng)風”電視電話會議
- 2016-11-23文明的疊加需要大眾共同努力
- 2016-11-23信用建設為城市文明增加底色
- 2016-11-23臺江區(qū)進入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臨戰(zhàn)狀態(tài)
- 2016-11-23臺江區(qū)進入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臨戰(zhàn)狀態(tài)
- 2016-11-23鯉城區(qū)召開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區(qū))工作推進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