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誠信管理”打造失信者懲戒網絡
東南網5月23日訊(福建日報)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誠信建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利公22日表示,目前我國誠信建設存在“三多三少”,即道理講得多,實際管理的辦法少;單個部門的宏觀粗線條辦法多,相關部門齊聯手操作性強的辦法少;在不誠信者“可承受范圍”的辦法多,能產生“切膚之痛”的辦法少。針對當前誠信建設形勢,他呼吁應該特別重視“誠信管理”,打造失信者懲戒網絡。
由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誠信建設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王利公等專家撰寫的《中國誠信建設狀況報告》日前在京發布,其中通過剖析我國誠信建設中的典型案例,分析誠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強誠信建設的對策建議。
報告指出,商業欺詐、合同違法、制假售假、偷逃騙稅、學術不端等誠信缺失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頑癥。各種失信事件屢禁不止、頻發不絕,主要是由于失信成本低、地方保護主義、監管缺位等因素造成。
報告認為,盡管誠信建設制度機制還亟待健全和完善,中國誠信建設的總體形勢是健康向上的。針對失信頑癥,我國逐步建立了以國家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的多層次制度體系。各地各部門在推進誠信建設上初見成效。報告還提出推進誠信建設應加強三方面工作:構建監督網絡,讓失信者無所遁形;多部門聯動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加快誠信立法,形成法律約束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6-05-22大田縣:舉辦“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道德論壇助推“兩學一做”
- 2016-05-20推動時代進步應沉淀誠信因子
- 2016-05-20“信義”老人劉發生 用誠信換心安
- 2016-05-18誠信建設應在“常”字上下功夫
- 2016-05-17莆田市城廂區組織開展“誠信經營商家”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