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規格最高的生態環保會議召開后不到半月,9日,九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黨政主要領導在福州簽訂了2016年環保目標責任書。
“福州所有縣(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0%以上”“泉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寧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保持100%”……一份份責任書,就像一份份軍令狀,不僅是鼓舞士氣的宣言書,更是沉甸甸的民心賬。
這一天,正值兩會開幕前夕,此舉引發社會極大關注。這是首次在兩會期間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更值得關注的是,今年起,不僅市長要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書記也要簽訂環保軍令狀。
新年新氣象,新變化釋放一個重大信號——黨政同責,意味著如果一個地方出現環境污染問題,既要追究政府官員責任,也要追究黨委領導責任。
俗話說,老大難、老大難,老大一抓就不難。之所以要“老大”立軍令狀,就是為了把責任敲定。白紙黑字寫下來,以示嚴肅,以保證執行力。
為什么要這么嚴肅立軍令狀?有人不理解,福建森林覆蓋率連續30多年保持全國第一,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比全國高出近30個百分點,空氣質量也保持在全國前十位,山好水好空氣好,清新福建已經夠讓外地人羨慕了,還用得著這么“狠”抓環保嗎?
答案是肯定的。作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更不能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我省自2000年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生態文明接力棒一任接著一任,一張藍圖繪到底,才打造出清新福建的金字招牌。但是,生態環境本身是很脆弱的,保護很累,污染卻很容易。就像一盆清水,只需一滴墨水,就能變黑。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自加壓力,勇挑重擔,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踐行這份囑托不僅需要喊破嗓子,更需要甩開膀子。黨委政府立下軍令狀自我加壓,接受人民檢驗和監督,體現了責任與擔當,老百姓看在眼里、點贊在心里。
言必信,行必果。我們相信,只要以“綠色發展”為指南針,戴上環保“緊箍圈”,堅定信念排除萬難,就一定能念好生態文明的“真經”,惠及萬千百姓。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1-08晉安區召開迎接全省文明城區測評工作部署會
- 2016-01-07鯉城區婦聯“四舉措”加強家庭文明創建
- 2016-01-07連江縣深入踐行核心價值觀 文明之花遍地綻放
- 2016-01-07誰動了城市的文明神經 家風是社會發展無形的財富
- 2016-01-07創建文明城市需要“韌勁”
- 2016-01-07誰動了城市的文明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