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就是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讓群眾能切實感受到創城帶來的改變,通過點滴的提升讓市民認同創城、擁護創城、參與創城、熱愛創城,這才是創城的根本目的。創城的過程,其本質就是不斷地為人民群眾做實事、辦好事的過程。
眼下,莆田市正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行走城區,我們會欣喜發現,昔日路邊亂堆放的垃圾沒有了,一條條街巷、河道更加整潔干凈了,“牛皮癬”少了,圍擋圍墻上生動活潑的公益廣告多了,市容環境大為改觀,文明創建取得的實效有目共睹。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利民舉措,一些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都在創建行動中得以解決,市民拍手稱快。但在感受到創城帶來好處的同時,也有些市民擔心,文明城市創建會不會只是“一陣風”,刮一陣后又恢復原樣。
市民的這種擔心并非多余,個別城市的文明創建活動如同“曇花一現”,無疾而終。當前,對莆田來說,文明城市創建不只是一塊獎牌,一種榮譽,更是一項系統的長期任務。迎檢過后,保持創建工作“不斷線、不降溫”,實現常態化,方能算的上真正的城市文明。
所以,筆者認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需要廣大群眾的“認同感”,讓廣大群眾從思想意識中達成一個共識,得到他們的最大支持與參與,形成共創的意識,實現人民群眾才是創建最大的靠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讓群眾有“受益感”,其實創建工作本身就是為民辦實、為民解難題、為民謀福利的工作,它涵蓋了社會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要的是政府有所為有所位,讓利的是民眾有甜也有樂,實現的是便民、利民、為民,不能是一陣“旋風”,搞得適得其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讓群眾有“共享感”,文明城市不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也極大提高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政府獲得政績的同時,人們也共享了社會資源的優越性,共享社會文明的幸福感,共享社會進步的親切感。
因此,從政府層面來說,要把這次創建過程中的好做法、好經驗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工作機制,探索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制,以體制機制促創建的常態化。作為市民,要以主人翁的姿態,保持創建熱情,積極參與,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個人行為與城市的美麗相得益彰。 (城廂區委文明辦 謝黎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2-31全市創建文明縣城現場工作觀摩交流會在云霄舉行
- 2015-12-18莆田學院青年志愿服務氛圍濃 助力創建文明城市
- 2015-12-07古田縣創建文明縣城號角再次吹響
- 2015-11-30三明召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暨創建文明縣城現場會
- 2015-11-26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到城廂區調研督導創建文明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