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和弘揚谷文昌精神,重點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對黨忠誠、信念堅定。谷文昌同志一生跌宕起伏,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告別家鄉南下,再到文革中遭批斗、被下放,無論在任何崗位、處于何種境遇,他從未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從未褪去黨員底色,從未動搖理想信念。解放戰爭時期,谷文昌同志所在的部隊接到南下的任務,他第一個舉手說:“共產黨員,黨說要去哪里,就去哪里。”文革期間,谷文昌同志被下放當社員,即使遭受批斗,他仍然告誡自己:“我是經過溝溝坎坎的人,但我始終堅定,任何時候都要相信黨,相信黨組織。”谷文昌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黨的事業干不好,二怕黨的形象受損害,三怕身為黨員被老百姓戳脊梁骨。此“三怕”正是谷文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我們向谷文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堅持把黨的事業放在首位,在黨言黨、愛黨憂黨、興黨護黨,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方向。特別要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確保中央政令暢通。
二是深入群眾、一心為民。谷文昌同志“不帶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堅信“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不管在什么崗位,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毫無保留地把一生獻給人民。為改變東山當年災害肆虐、貧困落后的面貌,他精心培育木麻黃,建起了150公里長的175條林帶,解除了東山人民的風沙之苦;他發動群眾興修水利,建成13公里引水干渠和紅旗水庫,解決了東山人民的缺水之憂;他帶領群眾修筑了宏偉的八尺門海堤,解決了東山人民的出島難題。在東山的日子里,他大部分時間在基層一線,在田頭與農民席地而坐談生產,在村舍與農民一道卷著土煙拉家常,全縣60多個村400多名生產隊長,他都能當面叫出名字。谷文昌同志在病重彌留之際,仍囑咐縣里的同志:“木麻黃樹幾十年后會退化,要抓緊培育出新品種。”他以“我要和東山的人民、東山的大樹永遠在一起”的臨終留言,告別自己的人生。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谷文昌同志已經離世34年了,但人民始終沒有忘記他,每到清明時節,東山老百姓“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他的名字一直銘刻在人民的心中。我們向谷文昌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增福祉,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力爭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三是敢于擔當、真抓實干。谷文昌同志常說:“共產黨人要敢于面對實際,對人民負責。”他始終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旺盛斗志,堅持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不因困難而退縮,不因干擾而動搖,腳踏實地干出了一片天地。解放初期,他頂著壓力、冒著政治風險,向縣委提議把“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使這些人免受政治歧視,贏得了寶貴的民心。面對東山風沙肆虐、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人民群眾擺脫貧困的期盼,谷文昌同志立下誓言“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帶領東山人民“上戰禿頭山,下戰飛沙灘,綠化全海島,建設新東山”,把昔日荒涼的海島打造成為“東海綠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0-15福建省“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組織三輪調研回訪
- 2015-09-22劉云山:高標準嚴要求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
- 2015-08-25同安區召開"三嚴三實"研討會 共探"富美同安"建設
- 2015-08-03讓“三嚴三實”成為為官為政之準則
- 2015-06-27踐行“三嚴三實”貴在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