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內河整治成效不斷顯現,親水休閑慢行系統初步建成。
福州新聞網10月1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文廖云嵐/攝)碧空如洗江河凈,綠蔭如蓋花滿城。以舉辦第一屆全國青運會和創建國家生態市、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為契機,福州市開展了為期3年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打造山清水秀、文明宜居的核心城區。根據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的《2015年中國城市分類優勢排行榜》,福州在“最干凈城市”榜單中排名全國第七,成為內地唯一上榜的省會城市。
傳遞“環保接力棒”
“保護青山綠水,打造綠色福州。”20世紀90年代,習近平就任福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后,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在他的支持下,北郊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祥坂污水處理廠、洋里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高水平的城市基礎設施相繼上馬。
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2年后,福建省正式提出建設生態省戰略目標,同年,福州市啟動生態市建設。
十余年來,經過歷屆市委、市政府的“環保接力”,福州生態文明建設穩步向前。“十二五”以來,《福州市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生態福州”總體規劃》《福州市城市園林綠化“十二五”工作規劃》等一部部“綠色”規劃相繼實施,全市投入生態建設資金約669.69億元,推動實施72項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補助生態創建獎勵資金約6981.43萬元。
目前,針對國家生態市建設5項基本條件和18項建設指標,福州交出了一份“綠色”答卷。
推動“綠色發展潮”
閩侯南嶼鎮雙龍村外的九都溪畔山清水秀,卻曾因一家養豬場“臭名遠揚”。經市環保局與當地部門查處后,今年6月,禍害溪水6年之久的養豬場被拆,村民們終于松了一口氣。
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一股綠色發展潮流在福州涌動。
對落后的老項目,福州市下決心關停淘汰或改造升級。幾年來,市區250多家工業企業實現異地搬遷和“騰籠換鳥”發展,東南電化、耀隆化工、青島啤酒等一批重點工業企業以搬遷為契機,向“兩翼”聚集并提升壯大,實現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為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十二五”以來,全市實施269個節能和循環經濟發展重大項目,30家企業被列為循環經濟示范試點企業。
同時,福州市著力構建生態環保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鄉村成旅游熱點,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實現雙增長。
齊心守護“福州藍”
國慶期間,不少市民攜家帶口走上“翠浪橋”,一睹西湖左海“海湖相通”的美景。近年來,福州內河整治成效不斷顯現,親水休閑慢行系統已初步建成。2014年,福州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6.5%,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53%。
為守護“福州藍”,市環保、建委、市容等部門加大城區揚塵污染、垃圾露天焚燒等巡查力度,僅2014年就檢查拆遷、施工工地800家次,處罰違規單位14家次,制止、查處焚燒垃圾行為600多起。每年,無綠色環保標志機動車限行區域面積都在擴大,目前已基本涵蓋市區二環以內范圍。同時,清潔能源公交車比例達到80%,群眾公交出行比例達到24.91%,減少了城區機動車尾氣污染。昨日,環保部公布9月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城市中,福州名列第四。
落實環保惠民,福州還重點加強重金屬、餐飲油煙、生活噪聲等事關民生的污染治理,并開通24小時環保投訴熱線。“十二五”以來,全市共受理辦結各類環境信訪3.19萬件,做到件件有反饋,群眾滿意率達98.5%。
隨著首屆青運會的到來,福州正以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迎接來賓。然而,生態建設只有逗號,沒有句號。今后,福州將結合實際,進一步加大國家生態市創建力度,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0-09建甌:假日聆聽“萬木林與生態文明”主題講座
- 2015-09-27村居強、百姓富、生態美 提升人民創城幸福指數
- 2015-09-22泉州閩南文化生態園項目有序推進 非遺中心展館年底竣工
- 2015-09-18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出“組合拳”
- 2015-09-17一等獎:盛世中華之和諧社會生態游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