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聚寶有傳奇 活態文化通古今
泉州閩南文化生態園項目有序推進
本報訊 (記者 殷斯麒)記者昨日從鯉城區政府了解到,集中展示閩南文化精髓的“聚寶城南·泉州閩南文化生態園”項目正有序推進,目前中心展館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一期工程A標(非遺中心展館項目)工程招投標已完成,項目馬上將動工建設,預計年底前非遺中心展館項目將竣工。
古代的泉州城,形狀像一條鯉魚,滿城開滿刺桐花。其中最繁華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臨江街道城南街區,世界各地的商船從這里進入泉州古城。時至今日,聚寶街、青龍巷、車橋頭、來遠驛等保留完好的地標,正是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通商貿易的遺跡,也流傳著許多具有傳奇色彩的海絲故事。鯉城區計劃以臨江街道城南街區為主體,建設開放性、沒有圍墻的“泉州閩南文化生態園”,實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態展示,集納閩南文化、海絲文化、東亞文化之都民俗風情。
據了解,泉州閩南文化生態園項目規劃用地面積0.5平方公里,總投資約5.5億元,涉及修復改造建筑面積6.34萬平方米。項目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統一規劃,精心修復保護文物、歷史建筑、古民居、遺址等,將其改造為民間技藝、小吃、武術、醫藥、表演藝術、閩南童玩等活態遺產展示區域。重點推出特色老字號門店,整修八卦溝大濠水系3000米,復育聚寶街、青龍巷、萬壽路三條傳統街巷,營造“一河三街”活態文化空間。對傳統表演藝術泉州南音、提線木偶戲、拍胸舞、閩南講古等項目,挖掘、整理傳統劇(節)目,及時搶救老藝人絕技及其代表性劇(節)目;對傳統技藝類如花燈制作技藝、佛雕技藝、石花膏制作技藝、柯世德藥膏等,將重點保護其整個工藝制作流程。目前,生態園確定非遺中心展館、泉州富美國術練武場、泉州海關博物館等10個項目,今后還將建設二期、三期工程。
相關鏈接
臨江街道地處泉州古城南隅,古稱“南關”或“城南”。城南街區文化遺產密集豐富,海洋文化特色鮮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南音、提線木偶戲、閩南講古、泉州花燈、五祖拳的重要流波區;佛雕、彩扎、石花膏、正泉茂綠豆餅、莊氏中醫、柯世德藥膏等傳統技藝傳承延續至今;媽祖、保生大帝等信俗活動活躍;儒商文化濃厚。街區內有天后宮、德濟門遺址、李贄故居等13處文物古跡,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