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9日訊(通訊員 林天興)近年來,余坊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美麗村莊建設工作,巧規劃、早安排,以點帶面,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余源村緊緊圍繞“創建生態村莊,打造美麗余源”這條主線,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美麗村莊建設,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從原來的良莠不齊、雜亂無章的村落格局,到現在的建筑統一、環境整潔、道路平坦、青山綠水的農村田園風光。
一、基本情況。
余源村屬革命老區村,轄5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共198戶705人,林地面積1.2萬畝、耕地面積1520畝,是縣級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環境整治“換面子”。投資200多萬元,打造優美環境。一是做好環境治理。主要做了綠化街面、河道清淤改道、配備垃圾桶和新建垃圾焚燒爐等,并將垃圾分類、清運到焚燒爐集中處理,還聘請2名保潔員每天負責清理衛生。二是推進民居整治。拆除危舊附屬房和房屋立面改造。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街道道路硬化、安裝路燈、新建魚塘、垂釣亭、休閑亭等。通過整治和改造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二)綠色農業“富村子”。一是發展現代農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積極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生態農業,有制種、種煙、養羊、養魚、苗木等,促進農民增收。二是拓寬營銷渠道。大力推動農超對接,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三是跟進科技服務。加強與縣鄉涉農部門的聯系,積極開展各類培訓,邀請各類技術人員到現場指導,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升農業科技含量,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三)打造精品“花園子”。一是創新打造“花園式菜園子”特色典型。發動村民自覺落實自家房前屋后的衛生,將門前屋后菜地進行整合提升,在自家“菜園子”栽花種草,美化家園,并且通過集中行動,維護全村衛生,打造成“花園式菜園子”,使雜亂的菜園成為本村“亮點”。二是打造休閑娛樂圈。將農家書屋、農民活動中心、村藍球場、河邊小道、垂釣亭、休閑亭、村口清代光緒年的風雨儒道橋,以及板凳燈、舞龍燈等地方民俗文化進行整合提升,打造休閑娛樂圈。
(四)長效管理“新路子”。一是落實村干部分片包干責任制。村現兩委干部分片包干各村民小組,發動群眾共同參與環境衛生保潔,村民每戶每月繳納衛生管理費5元,解決保潔經費。二是以開展“創十星評十戶”和創建市級文明村活動為契機,積極探索美麗村莊建設長效管理機制。在全村范圍內開展“創十星評十戶”活動,每年評選公布7星級以上的文明戶和十名單項典型戶,通過農戶自評、互評與鄉村的初評、復評相結合方式,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和榮譽,鼓勵村民爭當“十星級文明戶”和十個單項典型戶;通過開展創建市級文明村活動,制定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除去群眾的歪風邪氣和不良陋習,建設“生產發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余源村美麗鄉村建設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還存在著鄉村建設規劃意識不強、現代農業還未上規模創品牌、環境衛生整治還不夠到位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今后余源村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思路是:一是要把規劃擺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首要位置,聘請專業隊伍進行高標準規劃,力爭做到體現本村特色。二是產業品種雖多,但無規模、無檔次,今后要在做強做大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三是環境衛生保潔工作,要健全常態化的工作機制,讓群眾養成自愿、自覺的良好習慣,不能熱一陣、冷一陣。(將樂縣委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9-21將樂縣廣泛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系列主題實踐活動
- 2015-09-18將樂縣不斷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工作新途徑
- 2015-09-02走進將樂西山紙
- 2015-08-31東南考古研究基地專家在將樂開展史前遺址調查
- 2015-08-24將樂縣召開文明委全體成員單位(擴大)會議部署新一輪文明縣城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