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18日訊(通訊員 林天興)二十多年來,將樂縣緊緊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工作這條主線,圍繞如何適應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力度,力爭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形式、內容、方式、方法上實現新突破,是該縣各級黨政組織的一項突出任務,也是該縣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者長期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一個問題。通過開展“創十星、評十戶”和創建“十星級文明村”這“兩創”活動,通過實施“文化小康”工程,通過廣泛開展 “聯戶扶農”活動,通過開展“四百”和深化“三送一解”等活動,不斷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工作新途徑,使將樂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始終處在常抓常新、充滿活力的局面,始終走在全省前列。
一、背景和現狀
上世紀八十年代未,為了有針對性地解決當時農村突出的“臟、亂、差”問題,改變舊社會遺留給農民的舊習俗、舊習慣、舊觀念和農村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面貌,激發農民追求健康向上新生活的熱情,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1990年,將樂縣創新農村精神文明進村入戶的載體,借鑒當時縣城評選“衛生之家”、“五好家庭”、“文明之家”的經驗做法,高唐鎮常口村在全縣率先開展了“創十星評十戶”和創建“十星級文明村”這“兩創”活動,使村容村貌得到了較大的改觀,促進農村經濟等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成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活動示范點和創十星評十戶的發源地之一。
“兩創”活動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將樂縣推進“以城帶鄉、以鄉促村”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進村入戶的一項重要載體。它內容豐富,形式活躍,群眾喜聞樂見;它的每一項活動,每一項形式都是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因此,深得農村干部群眾的擁護和歡迎。二十多年來,圍繞創建文明村鎮,將樂縣一以貫之,持之以恒地堅持了“兩創”這一主題,還不斷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工作新途徑,從而使創建文明村鎮活動形成了人人參與、共同創建和常抓常新、充滿活力的局面。目前,全縣13個鄉鎮和135個行政村中有一個鄉鎮(南口鄉)被授予省級文明鄉鎮稱號,古鏞鎮、高唐鎮、萬安鎮、安仁鄉等8個鄉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鄉鎮稱號,有76個鄉(鎮)村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十星級文明村鎮稱號。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一個主題,不斷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
增強農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著眼提高農村文明程度,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將樂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所有活動載體,都是圍繞著這一目標,在“創十星、評十戶”和創建“十星級文明村”這“兩創”活動的框架下來進行設計的。“兩創”活動是將樂縣二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主要形式。它融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建設為一體,既成為農村建新村、奔小康的綜合工程,也是精神文明建設進村入戶的重要載體,對推動農村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創十星、評十戶”活動是針對農村“雙文明戶”而設計的活動載體,凡在勤勞致富、社會道德、遵紀守法、團結和睦、愛護公物、誠實守信、文化體育、計劃生育、衛生整潔、生態環保等十個方面都達標的即評為“十星級農戶”,“評十戶”活動是評出“十佳單項典型戶”。創建“十星級文明村”是針對文明村設計的活動載體,凡在經濟發展、村財富有、計生達標、治安穩定、愛國奉獻、科技興村、崇文重教、移風易俗、村容整潔、黨建加強等十個方面全部達標的行政村,即可評為“十星級文明村”。兩個活動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對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提綱契領的作用。??? “兩創”活動的核心內容是圍繞勤勞致富奔小康這條主線,促進道德建設,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妥善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農民。“兩創”活動的主要意義在于它找準了農村兩個文明的結合點,突出“勤勞致富”,增加科技含量,體現了奔小康的內容。“兩創”活動有利于農村環境衛生和生態環境建設,為解決農村“臟、亂、差”問題,“兩創”活動有針對性地設立了衛生整潔星和生態環保星。環境面貌是人的直觀面貌的一種直觀體現,在“兩創”活動中都把整治村容村貌,把環境建設和環境美化工作作為重頭戲來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使村容村貌得到了較大的改觀。“兩創”活動還激發了農民追求健康向上新生活的熱情,提高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陳規陋習逐步被克服,自覺抵制邪教、反對迷信,相信科學蔚然成風。至今,將樂農村沒有一個法輪功練習者。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9-02走進將樂西山紙
- 2015-08-31東南考古研究基地專家在將樂開展史前遺址調查
- 2015-08-24將樂縣召開文明委全體成員單位(擴大)會議部署新一輪文明縣城創建工作
- 2015-07-14將樂縣隆重舉行三明志愿者之歌傳唱比賽活動
- 2015-07-09將樂縣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縣城”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