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城”結出累累文明碩果 志愿服務組織數量全省第一
昨日,泉州市召開深化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會議,對鞏固和深化創建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記者從會上獲悉,自泉州榮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全城創建的腳步從未停歇,不論是城市建設還是志愿服務,抑或文化傳承,泉州已然碩果累累。
國家A級景區增至33家
近年來,泉州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市政設施不斷完善,精細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從《泉州市中心城區環境衛生專項規劃》(2012-2030)的修編到“全日保潔”、“門前三包”等制度的落實,再到全市垃圾中轉站的壓縮式改造,讓干凈、整潔成為泉州城市環境的常態。
而在全市的各大景區內,旅游公廁、殘疾人專用木棧道、景區引導標志牌等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景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高質量旅游景區不斷增多。目前,泉州已有A級景區33家,總數位居全省首位。
志愿者注冊人數18萬多人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泉州大力弘揚“學習雷鋒、幫助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建設,在壯大志愿者隊伍的同時,不斷創新志愿活動載體,提高志愿服務水平。目前,泉州已有35個單位被確立為福建省志愿服務記錄試點單位,全市五星志愿者和有影響力的志愿服務組織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據統計,全市有泉州反扒聯盟、泉州Rh陰性血型志愿服務隊等各類志愿者組織1000多個,志愿者注冊人數18萬多人,占到全市常住人口的11%。這些志愿者們圍繞“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的主題,舉辦了情暖返鄉路、免費游泉州等一系列活動,通過親身帶動,在全市范圍內營造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極大豐富了文明城市的精神內核。
建成150余所鄉村學校少年宮
泉州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文化傳承和保護亦成為重中之重。
在全市各鄉村學校少年宮中,閩南話、南音、木偶、南少林、燈謎、陶藝、石雕等一批特色鮮明的活動項目和品牌層出不窮。例如鯉城區第三中心小學開設的閩南語興趣培育項目、永春縣實驗小學開設永春紙織畫項目、泉州臺商投資區百崎中心小學開設五祖拳項目等,這些項目已經成為全市未成年人學習閩南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而鄉村學校少年宮也成為未成年人接觸閩南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
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153所,除擔任鄉村學校少年宮輔導員的中小學教師3800多名外,泉州市還專門聘請了校外輔導員700多人,以充實少年宮師資力量,提升輔導水平。
□本報記者 郭雅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9-22南平市開展公民道德日主題志愿服務系列活動
- 2015-09-22關于組織開展如何深入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調研的通知
- 2015-09-21福清市積極開展各類社會志愿服務活動
- 2015-09-21“守護碧海藍天”海洋環保志愿服務活動在寧德三都澳開展
- 2015-09-18小西門頭社區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