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熙慧王林成/文黃孔瑜/圖)慕名到福州參觀清代帝師陳寶琛的老家螺洲鎮,未料極度失望而歸。近日,從北京來福州游玩的趙先生一家,前往倉山區螺洲鎮游玩。他們本是沖著陳寶琛、吳石等名人故居去的,但去了之后,發現這里的文物都被淹沒在各種民房中,鎮上垃圾遍地,內河惡臭,違章搭蓋還不少,這樣的環境有負“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的盛名。
離開福州前,趙先生特意致電海都新聞熱線95060,希望這一亂象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加強保護,不負“帝師之鄉”的美名。
亂象1 孔廟旁燒垃圾存安全隱患
說起螺洲,福州人并不陌生。
傳說中的“田螺姑娘”、電影里“打到天津去、活捉陳長捷”的陳長捷,以及電視劇《潛伏》中余則成的原型吳石……都可以在螺洲鎮找到源頭。這也是螺洲引來眾多游客的原因。
接到趙先生報料后,海都記者近日來到螺洲古鎮探訪。就在古鎮靠近烏龍江的“帝師之鄉”碑刻周圍,灌木叢中散落著酒瓶、塑料袋、廢紙、煙頭等生活垃圾,十分臟亂。
記者在螺洲古鎮走了一圈,鎮內的主干道上和小街巷中,除了正規的垃圾箱、垃圾轉運站之外,不少路邊都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垃圾堆,煞了風景。
福州市文保單位螺洲孔廟,是全國少有的鄉鎮一級孔廟,也是福州地區目前僅存的兩座孔廟之一??陕葜蘅讖R卻被垃圾包圍,孔廟圍墻邊有一個垃圾傾倒點,大量的裝修石塊、生活垃圾堆放在這里。附近菜販還把剩下的死魚蝦丟在這兒。還有村民反映,常有人在此燒垃圾,圍墻被熏得漆黑,也給文物帶來安全隱患。
螺洲鎮內河河道堆滿垃圾,曾經魚蝦成群的內河變成臭水溝
亂象2 內河水黑臭 游客掩鼻而過
螺洲鎮南臨烏龍江,古時洲內水網密布,別稱“百花仙洲”。如今,螺洲一帶依然分布著不少內河,但這些河道因村莊建設,有的變成斷頭河。
從三環路拐入螺洲路不遠,相隔不遠有兩條內河,河水均烏黑,上面漂浮著大量垃圾,散發著惡臭。
在路邊開飯店的陳先生說起內河水質很是無奈,他說,內河黑臭已有好幾年了,原來河水清澈,風景也好,他的店開在這里,生意很不錯。
“這條河原本連通烏龍江,幾年前河道的一頭被填埋了,成了斷頭河。這之后水質越來越差,蚊蟲也多,我們連窗戶都不能打開?!标愊壬f,外地游客來鎮里都掩鼻而過。
亂象3 眾多文物藏民居 缺乏引導
鎮上有陳氏五樓(陳寶琛故居)、陳氏宗祠、吳石將軍故居、螺洲孔廟、螺女廟、狀元府、觀瀾書院等古跡。但記者發現,如果對螺洲鎮不熟悉,想要找到這些古跡,還要費上一番周折。
海都記者在走訪中,并沒有在鎮內看到任何游覽路線的引導,重要的文物景點更是沒有路線標識。海都記者想找到陳氏宗祠,還是問了多次鎮上的老人才找到路口。
在吳石故居內,沒有吳石的事跡介紹。吳石將軍的侄孫吳衡迎至今仍住在故居內,他說自己并未見過這位了不起的叔公,對他的印象多來自族中老一輩人的口耳相傳,但平時只要能搜集到關于吳石的資料,他都會保存下來。但是光靠他們的力量,無法在故居內做相關的陳列,希望鎮里或者相關單位,能開辟一塊場所,進行專題陳列。
“在這里找老建筑,只能一邊問一邊找,很不方便。如果能在街道增設指引牌,讓這些古跡的分布一目了然,那游客來到螺洲鎮,一定能收獲更多。”正巧在古鎮尋訪古建筑的林先生說,許多歷史文化名鎮都有很詳細的導覽,還設計旅游線路手繪圖,這讓來此參觀游玩的外地人很快就能感受到這里的文化氛圍。
林先生說,鎮上的民居新舊混雜,風格各異,違章搭蓋問題也較為突出,有些緊挨著文物,看上去非常不協調。比如螺洲鎮政府內的陳氏五樓,是省級文保單位,但緊挨的民宅加蓋了鐵皮屋,實在不搭配。有的故居內還搭蓋了小廚房、衛生間等,破壞了原有結構。
螺洲鎮城管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哪些是違建還需要進行仔細認定,但一旦確定,他們會拆除。
“帝師之鄉”碑刻周圍散落著許多生活垃圾
專家建議
高標準規劃 打造福州名片
螺洲,2007年就獲得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稱號。福建工程學院建筑學院嚴世宏副教授對古鎮情況非常熟悉,經常帶學生到古鎮做調查,學生們反饋最多的也是古鎮內環境衛生較為臟亂。
嚴教授說,開發利用和古鎮保護并不沖突,從某種程度來說,還是一種促進。在開發過程中,國家規定的各類文物保護單位要按照文物的要求嚴格保護,傳統建筑、歷史建筑也是以保護和修繕為主。他建議,古鎮和古村也有大量的改造建筑和新建建筑,有的和古鎮風貌很不協調,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整理。
省內一位旅游專家表示,螺洲古鎮文化底蘊深厚,再加上溫泉資源,開發前景非常廣闊?!敖ㄗh政府部門加強保護工作,同時高標準進行規劃,將其打造成福州旅游的又一張靚麗名片?!?/p>
上述古建筑愛好者林先生表示,國內許多古鎮都已成為旅游熱點,從文化底蘊與保護現狀看,螺洲也不輸于它們?!拔覀兦心崖葜捱@個‘金元寶’給埋沒浪費了?!?/p>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