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鎮內河河道堆滿垃圾,曾經魚蝦成群的內河變成臭水溝
亂象2 內河水黑臭 游客掩鼻而過
螺洲鎮南臨烏龍江,古時洲內水網密布,別稱“百花仙洲”。如今,螺洲一帶依然分布著不少內河,但這些河道因村莊建設,有的變成斷頭河。
從三環路拐入螺洲路不遠,相隔不遠有兩條內河,河水均烏黑,上面漂浮著大量垃圾,散發著惡臭。
在路邊開飯店的陳先生說起內河水質很是無奈,他說,內河黑臭已有好幾年了,原來河水清澈,風景也好,他的店開在這里,生意很不錯。
“這條河原本連通烏龍江,幾年前河道的一頭被填埋了,成了斷頭河。這之后水質越來越差,蚊蟲也多,我們連窗戶都不能打開?!标愊壬f,外地游客來鎮里都掩鼻而過。
亂象3 眾多文物藏民居 缺乏引導
鎮上有陳氏五樓(陳寶琛故居)、陳氏宗祠、吳石將軍故居、螺洲孔廟、螺女廟、狀元府、觀瀾書院等古跡。但記者發現,如果對螺洲鎮不熟悉,想要找到這些古跡,還要費上一番周折。
海都記者在走訪中,并沒有在鎮內看到任何游覽路線的引導,重要的文物景點更是沒有路線標識。海都記者想找到陳氏宗祠,還是問了多次鎮上的老人才找到路口。
在吳石故居內,沒有吳石的事跡介紹。吳石將軍的侄孫吳衡迎至今仍住在故居內,他說自己并未見過這位了不起的叔公,對他的印象多來自族中老一輩人的口耳相傳,但平時只要能搜集到關于吳石的資料,他都會保存下來。但是光靠他們的力量,無法在故居內做相關的陳列,希望鎮里或者相關單位,能開辟一塊場所,進行專題陳列。
“在這里找老建筑,只能一邊問一邊找,很不方便。如果能在街道增設指引牌,讓這些古跡的分布一目了然,那游客來到螺洲鎮,一定能收獲更多?!闭稍诠沛倢ぴL古建筑的林先生說,許多歷史文化名鎮都有很詳細的導覽,還設計旅游線路手繪圖,這讓來此參觀游玩的外地人很快就能感受到這里的文化氛圍。
林先生說,鎮上的民居新舊混雜,風格各異,違章搭蓋問題也較為突出,有些緊挨著文物,看上去非常不協調。比如螺洲鎮政府內的陳氏五樓,是省級文保單位,但緊挨的民宅加蓋了鐵皮屋,實在不搭配。有的故居內還搭蓋了小廚房、衛生間等,破壞了原有結構。
螺洲鎮城管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哪些是違建還需要進行仔細認定,但一旦確定,他們會拆除。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