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4日訊(通訊員 白云)今夏,我“為荷而來”,我“赴梨之約”。
7月14日,“以美麗鄉村覓詩行”為主題的第十屆海峽詩會,在中國建蓮之鄉、中國黃花梨之鄉、福建母親河千里閩江的發源地——建寧拉開了序幕。
建寧是閩水之源、閩山之巔、閩地之母,有一千多年種蓮歷史,所產通芯白蓮為歷代皇家貢品,《紅樓夢》中多處落筆著墨。盛夏的建寧,連綿起伏的山坡上是“千樹萬樹梨果香”的豐收景致,一望無際的水田里是“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畫卷。
第十屆海峽詩會期間,在潺潺的濉溪畔,在香溪花谷,在修竹荷苑,在桃梨觀賞園,在蟬聲如織的古道,在瀑流如白練的幽谷,在“秀起東南第一巔”的金鐃山,為人行事高雅低調的舒婷,無疑是一枝圣潔的荷花;臺灣旅美詩人鄭愁予,無疑是一道美麗的彩虹;詩壇泰斗、83歲高嶺的謝冕,無疑是一個天真爛漫的“老頑童”;姚風、簡政珍、秀實、鄭單衣、葉延濱、楊志學、巴桐、許燕影、黃靜芬等“兩岸四地”的詩人,無疑是一顆顆璀璨的明星;百名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無疑是一個個激情奔放、韻味悠長的詩句。
5月份開始,蓮鄉建寧向社會招募名志愿者。 6月底,專門邀請省志愿者協會專家領導到建寧舉辦志愿服務專題輔導講座,經過層層選拔、學習培訓和實地演練,最終確立了100名志愿者。這百名志愿者,大多是90后,有機關工作人員,有返鄉度假的大學生,有剛剛走出考場的高中畢業生,分別承擔嘉賓護理、交流研討、實地解說、應急保障等志愿服務工作。
近年來,建寧縣委縣政府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著力打造志愿服務特色品牌。自成立第一支志愿者隊伍——縣志愿者聯誼會以來,陸續成立了星愿義工聯合會、閩江公社環保志愿者聯盟、閩江源農民樂隊、舞龍志愿者、龍舟志愿者、“墟日快樂行”文化下鄉志愿服務隊、退休老同志鑼鼓腰鼓民樂隊和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服務隊、社區志愿服務隊,以及種子、果樹、筍竹技術服務隊等100多支志愿服務隊伍,登記注冊志愿者8900余人(次)。2014年,縣委縣政府辟出一層約300平方米的辦公樓建設“縣志愿者之家”,專門用于志愿者開展學習培訓交流活動。同時立足建寧是閩江源、中央蘇區等生態和人文特色優勢,培育了“保護閩江源·關愛母親河”環保行動、“墟日快樂行”文化下鄉和“同心圓3+1”助學計劃等三個志愿服務品牌。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7-31廈門發布志愿服務項目指導手冊 市民可按需求參加志愿服務
- 2015-07-30平潭博愛助殘志愿服務中心組織成員坐輪椅游古城活動
- 2015-07-29泉州舉辦全市志愿服務信息化建設專題培訓班
- 2015-07-29賈子彬:實現黨員志愿服務常態化
- 2015-07-29黨員志愿者戴景騰:鄰里守望聚力量 志愿服務當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