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村貌發展經濟
江邊村是個“家底”薄、集體經濟接近空白的“空殼村”,周坤民的第二把火是發展村經濟??恐奶幈甲郀幦淼母鞣街С?,置辦了村里的“家業”:江邊村80%面積是海灘沉積地,水患和交通條件差,成了阻礙發展的絆腳石。周坤民多次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以上級財政補助和民間集資相結合的方式,投資800多萬元對全長2.3公里的岱峰、汀峰兩條溪流進行整治。沿線河面擴寬、清淤、修建水閘2個,兩岸護砌、修建了標準防洪堤,讓溪灘兩岸免受洪災侵擾;投資220萬元改擴建村道3條,總長2.4公里,硬化路面,沿線綠化及路燈照明配套項目;籌集資金110多萬元,興建了占地面積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
江邊村中青年人大多外出打拼,家里的農田多由留守在家的老人及婦女耕種,一年下來也賺不了幾個錢,于是這些農田就慢慢成了閑置地。為盤活這些閑置資源,周坤民與村兩委同100多戶農戶簽定了協議,承包農田,并請專人規劃,建起了120畝的生態觀光農業園。這樣,村民一畝田一年可收1000元租金,到生態園打工一個月有2000多元工資,增加了收入。
引領村民文明風尚
周坤民的第三把火是引領村民文明風尚。3年來,江邊村每年都要辦一場充滿綠意、鄉土特色鮮明的“村晚”。村民們自己砍竹子、搭布景,自編、自導、自演節目。每年被村里評上的好黨員、好干部、好婆婆、好媳婦、好孩子,也都在“村晚”亮相,使村風民風有了很大的改善。
為了豐富村民生活,村里投資280多萬元改造自來水管網,修建鄉村演出舞臺一座、激情廣場一個、農民休閑廣場3處、大型顯示屏一個。
3年來,周坤民一直牢記村民們的重托。他把自己的工資全部用于扶貧濟困事業,遇到特困戶還時常自掏腰包,從幾百元到幾千元,資助特困戶度過難關,受到了村民們的好評。如村民周文章、周亞丕、陳國枝、黃烏清等都曾得到他的幫助。 (荔城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7-05陳偉琳:一心為民的好醫生
- 2015-07-05季東旭:用心為民服務
- 2015-05-20谷文昌的家風:清白持家 簡樸本分 為民奉獻
- 2015-04-17福安:青年文明號上街為民服務
- 2014-12-21關注未成年人思德建設 校園安保列入為民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