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縣古田鎮五龍村黨支部書記廖德方作典型發言(福建畫報記者)
上杭縣古田鎮五龍村黨支部、村委會
上杭縣古田鎮五龍村位于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東側,古田會議景區大部分坐落在我村。全村5個村民小組,291戶1201人。幾年來,我村堅持以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素質為目標,以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以發展紅色旅游為抓手,以培育“三紅”精神(紅色土地、紅軍故鄉、紅旗不倒)為載體,深入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鄉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古田會議精神為引領,有力提升黨員素質能力
用紅色文化塑造人。依托古田會議舊址、古田會議紀念館、古田精神研究會和紅色文化研究會等,邀請老紅軍、老黨員為廣大黨員講黨史、上黨課,組織廣大黨員開展講紅軍事、唱紅軍歌、走紅軍路、穿紅軍衣、吃紅軍飯等系列活動,進一步錘煉黨性,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村黨支部邀請專家學者為黨員、干部、群眾講課,傳授政策理論、法律、法規、科學技術、管理知識,拓寬村民視野,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用先鋒作用幫助人。積極推行村兩委干部掛鉤組、黨員掛鉤戶制度,發揮黨員在聯系群眾、幫助群眾中的先鋒作用。支部52名黨員中35人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帶動群眾就業300多人。投入30萬元創立黨員創業基金,幫扶困難黨員和創業黨員,發展黨員創業示范戶30家。全村25戶農家樂旅游接待點中,黨員領辦或創辦的有6家。組建了村黨員服務站、村便民服務中心及村級民情收集站,組織村兩委干部、農村“六大員”為群眾提供致富信息、推廣農業技術、開展治安維護、交通疏導和就業服務等公益服務活動。技術幫扶隊在項目發展和技術服務上幫助村民,共掛鉤幫扶21戶困難戶走上了致富道路。
二、以村強民富為目標,大力發展紅色旅游
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000多萬元,在村內新修環村生態觀光道、青松亭、民俗文化廣場、農家樂管理中心等基礎設施。改造民房民居105座,在環村觀光路沿線布置紅燈籠、水車模型、谷倉模型等客家農村特色景觀。對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動空間進行綠化、美化、亮化,形成青山綠水的優美環境。在環村生態觀光路沿線打造千畝生態觀光農業長廊,以“觀光+直銷”模式經營,年產值達2400萬元。二是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組織五龍村志愿者服務隊參與景區的建設,為景區設計、印制參觀券、導游圖、宣傳資料,為游客參觀游覽提供便利。組織群眾參加旅游服務業方面的職業技能培訓,受訓人數達550多人次。開展“景區旅游服務質量百日提升活動”、“創建優質服務崗位、優質服務標兵、說好文明用語、優質服務承諾踐諾”等活動,推動旅游服務精細化。三是拓展特色農家樂。以展示客家文化、紅軍文化以及知青文化為主題,發展25家獨具特色的農家樂示范戶。成立農家樂旅游協會,通過“支部+協會”的模式,組建了五龍農家樂管理中心,促進農家樂旅游和諧有序發展。推出“騎游紅色圣地,享受低碳生活”的自行車騎游活動,以及紅軍橋回品坊“賞茶藝表演、品紅軍大碗茶”紅軍茶情等一系列體驗項目,不斷拓寬特色農家樂的服務項目。三年來,25家農家樂接待游客30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00多萬元。四是培育五龍民俗文化。按客家建筑中走馬樓的形式建設占地2000㎡的民俗文化廣場,組建農民舞龍隊、村姑歌舞隊,每天開展唱紅歌、對山歌、舞龍,跳“節節高”舞等表演活動,五龍民俗表演隊每天為游客表演《年年好節節高》客家民俗風情系列節目,表演已達3000多場次,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成為紅色圣地旅游的一個亮點。2014年,舞龍節目《五龍呈祥慶太平》參加“全國舞龍展演暨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舞龍評獎”活動獲得了金獎。
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推進文明創建
我們注重公共道德建章立制,制定了《村規民約》、《五龍村文明公約》、《家庭美德守則》和《農家樂文明經營守則》。在村中心路段制作了宣傳墻,通俗直觀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道德規范;組織村民參加“家庭和睦公益大講堂”活動,傳遞家庭美德正能量。建成了五龍村村情展室、感恩堂、感恩庭、民俗民風展室等特色精品文化室,全方位展示村情村史、風俗民情、地方名人、村規民約等本土文化;移風易俗常抓不懈,組織村民藝術團編排倡導家庭和睦、互敬友愛、尊老愛幼的小品《妯娌倆》、順口溜《勸人莫賭博》。針對殯葬講排場、鋪張浪費的現象,建立紅白理事會制度,大力倡導儉樸辦事、杜絕浪費和厚養薄葬的道德風尚;開展共創文明環境秩序活動以及“美麗古田大家建,我為古田作奉獻”、“文明古田、交通先行”、“文明餐桌行動”等系列活動,與每戶簽訂“文明五龍、共建共享,共創文明環境”秩序責任書,并在家中亮牌落實責任,每年評選文明誠信示范戶10家。積極參與“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文明示范戶”、“婚育新風進萬家”和“做文明有禮的中國人”等創建活動,鄉村風氣明顯改善。
四、以利民惠民為重點,著力推進民生工程
三年來,我村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展現了紅土地的新風采。完成黃龍口安置小區建設,統一規劃設計建設了20棟兼具現代氣派和客家特色的土民居。完善旅游景區配套工程,正在興建客家風情街和黃酒文化博覽園項目;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由村財統一為全村村民辦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繳交新型農村社會保障金。深化平安村居建設,實施網格化管理工程,連續三年評為龍巖市平安和諧村居;實施“文化惠民”活動,改造傳統“農家書屋”向“電子書屋”轉型,組織群眾積極參與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團“送歡樂下基層”、“黨旗飄揚蘇區行”、“青春中國紅”、“美麗福建農村文化行”等10多次大型文藝活動,廣大干部群眾共同聯歡。每逢重大節日,組織開展民俗活動,自編自導自演了一批具有客家鄉土風情和古田特色的文藝節目,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省級文明村的榮譽為我們鼓了勁、添了彩,我們將把文明村建設抓得更牢、做得更實,為過上“天天都是好日子”的生活而辛勤耕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7-06鯉城區委編辦常抓不懈 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 2015-06-26晉江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推動精神文明創建
- 2015-05-18豐澤區推動精神文明創建向“三新”組織延伸
- 2015-05-07漳州市文明辦調研詔安縣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 2015-03-10精神文明創建需要鍥而不舍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