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一年中的快樂時光。在寧德市蕉城區城南鎮后山村,有許多留守兒童,他們雖然不能和家長們一起享受快樂,但他們有另一個快樂的“家”。28年來,一批批的孩子在這里收獲著知識和喜悅——
?給孩子們上課,是夜校教員們最開心的時刻。
28年薪火傳遞
一場幫扶,薪火相傳28年。后山夜校的燈光始終不息。
后山夜校全名后山留守兒童學校,位于寧德市蕉城區城南鎮后山村,創辦于1987年,由寧德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為需要幫助的人群進行義務支教。
28年來,先后有800多名青年志愿者參與其中,累計輔導學生1600多人,授課7200多節。
后山村是蕉城區城南鎮的畬族村,與寧德師院一墻之隔。28年前的一個周末,寧德師專(現寧德師范學院)的學生走進這個村子時,發現這里許多八九歲的孩子還沒有上學,村里沒有一個高中生,文盲倒有不少。于是他們萌生了一個想法:創辦一家夜校,改變后山的教育現狀。
很快,在各方的支持下,后山村村口破舊的小學夜間亮起了燈光,響起了瑯瑯讀書聲。隨著時間推移,夜校從掃盲班,發展到農民需要的實用技術、法律培訓班等。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古溪村、后山村、馬山村等城郊村成了外來務工人員的落腳點。他們平時工作繁忙,常常無暇顧及孩子的學業,夜校便成了這些孩子快樂學習的場所。
2014年,城南鎮政府投入10萬元對其進行整修和裝備添置,如今的夜校規模不斷擴大。
近日,記者跟隨大學生教員們走進后山夜校,體驗了一晚不一樣的課堂教學,感受孩子們的歡樂與純真。
“速度與激情”
16:20,大一學生李玲和盧慧娜結束了自己下午的課程,然而她們并沒有像其他同學那般,回宿舍或外出逛街,而是趕往寧德師院求知樓A203教室。5位教員集中在這里備課、討論教案、講課演練……
要成為后山夜校的教員并不容易。教員選拔有著極為嚴格的程序,從數百個報名者中經過層層篩選,最后每屆僅有約20人成為后山夜校的正式教員。
我們目睹了一場“速度與激情”——剛準備完課程,教員們便快速沖出教室,往食堂跑去。他們要趕在18點前吃完飯,然后出發去后山夜校。晚飯,是狼吞虎咽解決的。
18:02,下起了大雨。李玲和盧慧娜一邊穿上雨衣,騎上電動車趕往夜校,一邊吐槽著天氣:“雨這么大,估計又有幾個孩子來不了。”
冒著雨,孩子們陸續到達夜校。所謂的夜校,其實就是由幾間比較簡單的教室構成。
19:00,課程正式開始。由于天氣原因,今天只有7名學生來上課,教室顯得有點空。
盧慧娜說,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天氣不好他們也會勸一些住得較遠的孩子不要來上課。盡管人少,但她們還是按原計劃開課。第一節是輔導課,由教員輔導學生做作業;第二節是根據學生興趣開設的數學、英語、武術等選修課。
28年來,這種傳統從未改變——每周一至周五19:00到20:30,后山夜校的教員都會陪伴學生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
愛心與責任
今晚的選修課是音樂、美術和武術。武術是最受歡迎的,幾個孩子圍在盧慧娜和李玲旁邊,認真地學著沖拳、馬步、弓步……她們手把手地糾正著學生的動作。
盧慧娜告訴我們,在愈加重視綜合素質的今天,讓孩子們學習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本領尤為有益。
課間時間,孩子們在另一間教室玩成語接龍。走廊上,夜校校長蔣亞婷正和新教員溝通。
蔣亞婷今年讀大三,是英語專業的學生。3年前剛到學校時,聽說了師院支持后山夜校的傳統,就毅然決定加入這一組織。
選擇、責任、愛心……這是我們從蔣亞婷口中聽到最多的字眼。
“孩子雖然純真,但也渴望受尊重,需要心與心地交流、付出。”蔣亞婷說,“他們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樣,關愛他們,有時也會生他們的氣。”3年來,她放棄了許多業余時間,但在這個90后女生看來,除了愛心和耐心外,夜校最重要的是責任,對自己盡責,也對孩子們盡責。
20:30,一晚的課程結束了,教室里孩子的嬉鬧聲不斷傳來,和寧靜的夜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就是承載著許多孩子歡樂的后山夜校。為什么大學生教員們會愛上這里,并為此付出?也許,只是為了那一張張最純真的笑臉。
教員們開始收拾桌椅,孩子們也在一旁幫忙。看著這一幕,我們突然覺得他們就像是一家人,一起學習,一起玩鬧,一起收拾……一起度過了許多個開心的夜晚。
外面的雨勢仍大,回去的路上,幾位老師說笑著躲進一件雨衣下,他們在夜色中漸行漸遠。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8-31順昌雙溪街道:開辦“流動計生夜校”
- 2012-11-21邊防民警為轄區外來務工子女開設 “夜校輔導班”
- 2012-04-11寧德師范學院后山夜校
- 2012-04-01第105期《后山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