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26日訊(通訊員 )近年來,南安市洪梅鎮把文化隊伍建設作為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通過建設各類基層文化隊伍,積極梳理、挖掘各類人才,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文化干部、文藝骨干,為活躍農村文化輸送了大量新鮮的血液,有力推動了洪梅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健全宣傳信息員隊伍
在鎮機關、各村(社區)、鎮直鎮辦各有關單位均配備了文字能力強、綜合素質好、信息敏銳度較高的工作人員擔任通訊員,共吸收了專兼職通訊員33名,并專門針對信息工作進行了業務培訓,逐步實現信息的專業化、規范化;其次,洪梅鎮推出了《洪梅鎮信息工作考核辦法》,對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完善了獎懲機制,激發了通訊員工作的積極性。再次,鎮黨委還經常性的發布宣傳報道要點,及時向通訊員通報一段時期全鎮的中心工作以及重大報道選題、報道線索,通報當前的社會熱點、難點,積極為通訊員提供必要的資料、數據和相關信息,并要求通訊員要及時報送宣傳線索與簡訊,確保了新聞信息的及時溝通和傳遞。
發揮村級文化協管員作用
各村(社區)各配備一名高中以上學歷的村干部為文化協管員。充分發揮村級文化協管員“組織者”的作用,積極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結合重大紀念日、傳統節日組織民俗文化活動,全鎮農村文化活動呈現異彩紛呈的良好局面。2014年,全鎮開展文化活動300多場,參與群眾達5萬人次。充分發揮其“帶領者”作用,組織發動群眾開展“美德在農家”“家園清潔行動”“文明村、文明戶”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農村文明和諧程度得到明顯提升。洪梅鎮六都村被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泉州市2011-2013年度文明村榮譽稱號;黃金水家庭被泉州市婦女聯合會授予泉州市“美麗家庭”示范戶榮譽稱號;多名群眾被南安市委文明辦評為“文化示范戶”“文明市民”“和諧家庭暨家庭好角色”榮譽稱號。充分發揮其“推動者”的作用,注重挖掘、保護和開發農村文化資源,積極發展文化旅游、工藝美術、文藝演出等文化產業,有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
培育挖掘文化能人
在基層文化建設中,洪梅鎮十分注重發揮基層文化能人的作用,通過積極尋找本鄉本土的文化能人,對全鎮藝術人才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并適時更新。目前已登記在冊的諸如文學、音樂、戲劇、攝影、書法、曲藝、體育、等各類藝術人才逾50人。積極把培育文化能人與挖掘傳統特色文化相結合。洪梅鎮新林村陳進勝傳承三代佛裝服飾技藝為泉州市十大瀕危藝種之一,考慮到長遠的發展及對技藝的傳承與保護,鎮文體服務中心將陳進勝的佛服裝飾技藝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把培育文化能人與村級文化活動陣地建設相結合。引導鼓勵南音、木偶戲、琵琶、二胡、洞簫等表演方面的文化能人定期組織群眾在村老人協會或文化站開展文體活動,文化活動中心做到月月有安排、天天有活動。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斷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扶持民間文藝團體
鼓勵老人協會、各村(社區)及中小學組織建立文化隊伍,現有腰鼓、廣場舞、南音、布袋戲、籃球隊、乒乓球、氣排球、太極、象棋等文化隊伍22支,涵蓋各個年齡段的人員,人數近500人,每年演出、比賽近百場。為了鎮文化團體的可持續發展,洪梅鎮加強對各類文藝團隊的監管與引導。一是積極幫助民間文化團體解決實際困難。組織專業人員結對指導幫扶,出臺相關政策,在團隊建設、節目排練、設備添置等方面予以資助。二是加強對演出的監管,在服務群眾文藝團體的同時,引導民間文藝團體走上良性發展之路。三是結合文化“三下鄉”“廣場文化活動”等文藝演出,進行互動交流,擴大影響。(南安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5-26“兩條腿”走路再生新活力 南安高甲戲走出涅槃重生路
- 2015-05-06南安美林:改變民俗慶典為晚會 喜迎“五一”傳遞正能量
- 2015-05-05南安:一對夫婦簡辦紅寶石婚紀念日 省下15萬做公益
- 2015-04-30南安“最美家庭”春娥的承諾:既當兒子又當兒媳
- 2015-04-27南安市公益快閃活動 “閃”耀李厝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