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的高甲戲,曾經廣泛活躍在閩南一帶百姓文化生活的舞臺上。然而,2000年以后,這個首批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地方戲曲卻在它的發祥地南安“銷聲匿跡”了。十幾年來,優秀演員出走、觀眾喜聞樂見的劇目不再。痛定思痛,南安市有關部門將高甲戲劇團進行企業化改制,重組后的劇團依靠“兩條腿”,讓——
南安高甲戲走出涅槃重生路
高甲戲《鐵骨丹心》
東南網5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通訊員 黃小燕 朱晨輝文/圖)南安高甲戲鑼鼓敲響,大幕拉開。5月15日,在南安市高甲戲劇團的戲臺上,劇團企業化改制后第一臺大型原創劇目——《鄭成功》正在排演。老團長張芳頌在臺下認真觀看,不時糾正演員的唱腔和動作,力求盡善盡美?!班嵆晒透呒讘蚴悄习驳膬蓮埼幕酶呒讘虻男问絹黻U釋鄭成功,對南安來說意義非同一般?!睆埛柬炚f。
據了解,為保證劇目質量,《鄭成功》劇本邀請國家一級編劇梁郁南執筆,張芳頌協助創作,歷時一年,初稿創作完成,經過多次專家評審、反復修改最終定稿。南安市文體新局副局長王連福告訴記者,高甲戲《鄭成功》是政府向南安市高甲戲劇團有限責任公司購買的文化產品。按照雙方簽訂的合同約定,《鄭成功》將在6月的“南安·國際鄭成功文化節”上首次公演。“先在南安巡演,待時機成熟之后,我們考慮明年攜帶《鄭成功》赴臺演出?!蓖踹B福說。
1
輝煌:中南海演出 拿獎到手軟
從鄉村野戲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組建于1952年的南安市高甲戲劇團,作為南安唯一的國辦專業劇團,承載了高甲戲的興衰歷程。
在劇團辦公室,有一面貼滿了各類獎狀以及中央、省、市級媒體報道高甲戲劇團演出盛況的榮譽墻,向人們訴說著高甲戲曾經的輝煌?!岸际巧鲜兰o90年代的事了,那個時候,地方戲曲能進中南海演出,是非常了不起的?!睆埛柬炚f。
1994年,張芳頌創作的劇目《大漢魂》參加福建省第19屆戲劇匯演,榮獲優秀劇本獎、導演獎、音樂獎。隨后,該劇又榮獲華東六省一市第八屆“田漢戲劇獎”劇本二等獎。南安高甲戲劇團在整個戲曲界闖出了名堂,擦亮了招牌。
1994年10月,南安市高甲戲劇團受文化部邀請到北京獻演,同時進中南海匯報演出,演出成功,轟動一時。1995年,《大漢魂》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提名獎并榮獲“文華新劇目獎”和“文華導演獎”。“這是我國專業戲劇藝術的最高獎項,是對劇團所有成員的肯定。”張芳頌說。
1999年,劇團創作的現代戲《浮沉記》赴中國第六屆戲劇節演出,榮獲曹禺劇目、劇本、導演、演員等五項大獎,原創大劇《洪承疇》也斬獲國內戲劇各類大獎。同時,南安市高甲戲劇團被文化部、人事部評為“1996-1999年度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這是當時省內唯一一個獲此獎項的劇團。
風光的時候,南安高甲戲劇團接到的演出邀請不斷,一年演出接近30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