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這樣講——
“他的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黃石麟(東山縣谷文昌歷史研究會會長)
東山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退休后,致力于谷文昌精神的研究
說起谷文昌,黃石麟根本停不下來。“越了解谷公,越覺得這個時代尤其需要他這樣的人。”
“這樣的人”是啥樣?為難老黃,只許說一條,老黃想了想,“谷公和群眾總是保持著血肉聯系。”
“谷公一直認為,無論是帶領大家治理災害,還是艱苦創業脫離貧窮,抑或是當時新政權面臨的各種困難挑戰,縱有天大困難,只要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資金困難、設備簡陋、技術也不先進,但治沙也好、種樹也好、修筑海堤也好,這些在很多人看來“都不可能”的事,谷文昌任上都做到了,至今福澤東山。
“為什么能成功?”老黃自問自答,“原因很多,有一條:谷公特別明白,自己入黨是為了什么,干革命創事業到底為了誰,要依靠誰。如果沒有他的戰友們、班子成員的支持,沒有東山群眾的理解支持、響應參與,谷公縱然再有理想、再能吃苦,怎么可能做到?”
解放初期,國民黨逃亡時抓走東山島上4000多壯丁,留下許多孤苦伶仃的老人婦女,谷文昌力主建議,別把這些家屬當“敵偽家屬”,他們也是失去親人的受害者,是共產黨要救出苦海的老百姓,這才促成了從“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的政策。這項德政,不僅讓每個東山人,以及他們的后代念茲在茲、感恩不盡,也是體現谷文昌為民情懷、敢于擔當的經典案例。不過,在研究者黃石麟看來,“這樣的案例,多得數不清,谷公也因此聚攏人心,有了最強大的動力和支撐。”
老黃特別欣賞谷文昌的一個“群眾觀點”:不能隨便污名群眾。“谷公絕不輕易下結論誰是‘壞分子’,誰是敵人,誰是刁民。他經常說的話是,就算有壞分子,那也是我們工作失誤造成的。”
“有這么把群眾當親人的共產黨干部,群眾怎么會不跟共產黨一條心?”
李秀菊(東山縣委黨校教師)
東山縣黨校“谷文昌精神專題課”教員
2013年起,按照學校部署,李秀菊擔任了“谷文昌精神專題課”教員,負責給村官培訓班、青干班授課。
講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
“很多學員問我,為什么要學習谷文昌?他畢竟是一個上世紀的人物。我總是通過谷文昌的一些小故事來打動大家,因為小故事里蘊含著大道理。因為信仰、忠誠、責任,就蘊藏在一言一行中。”
社會上,尤其是干部隊伍中,普遍存在著浮躁之氣,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尤其需要像谷文昌一樣對黨忠誠、信念堅定。李秀菊常講一個故事:1969年,谷文昌全家下放寧化勞動,妻子覺得有些委屈,我們為黨做了這么多,還落得如此下場。而谷文昌則說,當初南下時,我們的目的就是解放全中國、建設共產主義。個人的境遇又算得了什么?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信念。谷文昌在逆境之中,在遭遇挫折時,依然信念堅定,這種品質,令人敬仰。”
李晉榕(福建解放軍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副秘書長)
曾參與搜集、撰寫谷文昌事跡
和谷文昌一樣,李晉榕的父母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的成員,即通常所講的“南下干部”。
“谷文昌高風亮節,讓人敬重。但他不是一個突兀的高峰,而是矗立在高原的山峰。”李晉榕說,那一代共產黨人,有著共同的品質:遠大的革命理想,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絕對忠誠的黨性。“他們把個人的名利、地位看得很輕,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很重,真正做到了不帶私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公仆。”
長江支隊的三代、四代們聚在一起,也會爭論:“老一代”固然可敬,但現在都市場經濟了,“大公無私”怎么可能?
“回到谷文昌時代,確實不可能、不現實,也不是今天我們呼喚谷文昌的目的。”李晉榕很客觀,“但有些東西,無論任何時代都不能變,比如立黨為公,比如執政為民。比如真抓實干。‘先公后私’應該做到,‘公私分明’必須做到。很多東西,就是必須守住黨性原則,守住權力底線。”
谷文昌的聲名在東山代代相傳,讓李晉榕感慨萬千:你給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會記你一輩子。“這個關系,就這么簡單直接。”
“與父輩那個時代相比,現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一定不能忘了我們從哪里來。今天呼喚谷文昌,就是呼喚共產黨人的好作風、好傳統。”李晉榕說。(記者吳焰趙鵬 孔祥武)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4-10谷文昌給干部留下了什么:心中有責 人生才有作為
- 2015-04-0834年后的追尋 "四有"書記谷文昌 生前事身后名
- 2015-04-08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后名:人生一粒種 漫山木麻黃
- 2015-04-08三十四年后的追尋 “四有”書記谷文昌
- 2015-03-26東山:大力推進谷文昌精神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