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實習生 曾黎 通訊員 張賢日/文常海軍/圖)昨日13點30分,廈門市民政部門組織的兩艘海葬船從第一碼頭出發,開往鼓浪嶼海岸線以外的東海海域。鮮花相伴,在親人的送別中,117位逝者的骨灰隨風撒入大海。
這是廈門第7次舉行清明集體海葬,也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生命在大海的懷抱中得到延續,從此以后,有水的地方,就能表達對親人的愛和思念。
稍早時候,2015年廈門市骨灰撒海公祭儀式于當日12時在薛嶺山陵園舉行。今年,民政部門不僅向參加海葬的逝者親人頒發撒海證書,還準備了撒海紀念品(沙漏),讓家屬留存,豐滿這段回憶。
骨灰撒海作為沿海發達城市逐步推廣的簡約型骨灰處理方式,以其不占土地資源、綠色環保等優點,得到很多人的認可與支持。自2008年以來,已有481位逝者的骨灰在廈門海域撒向大海。
2014年起,廈門對本市常住戶籍居民實行免除骨灰撒海費用。昨日參加海葬的117位逝者中,有99名本市居民享受費用免除。此次活動由廈門市民政局、市殯葬管理處、市殯葬行業協會主辦,市殯儀服務中心、市懷祥禮儀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特寫
著名老報人,一家三口合葬大海
“我們終于圓了爸爸的遺愿。”剛剛完成骨灰撒海,裘佩更、趙建平姐妹倆流下了激動而又悲傷的淚水。
她們所說的爸爸,其實是姐妹倆的養父、我省著名老報人趙家欣。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從事新聞工作以來,趙家欣先后在廈門《星光日報》、香港《星島日報》、江西前線通信社、永安改進出版社、福州《福建時報》任職,更是抗戰期間我省唯一到臺兒莊前線采訪的戰地記者。
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期間,趙家欣與謝懷丹在廈門相識相愛,結為夫婦。解放后,謝懷丹歷任福建省婦聯副主席、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常委等職務。
夫人重病期間,趙家欣立下約定:待到自己也落下人生大幕,將與夫人以及早年因公犧牲的獨子趙建男一起回到家鄉廈門海葬,回歸自然,不占寸土。
2014年,趙家欣去世。為了完成老人的遺愿,昨日,20多名親友從福州、漳州、龍海等地趕來,共同送老人一程,伴著鮮花和哀思,將他們一家三口合葬大海。“他們走的時候沒能一起,現在,終于都在一起了。我們永遠懷念他們。”親友們流著淚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4-03清明祭祀宜喚醒家庭共同記憶
- 2015-04-02邵武市和平鎮:多舉措提前做好清明期間文明安全祭掃工作
- 2015-04-02武平縣各鄉鎮倡導清明文明祭祀 構筑野外“防火墻”
- 2015-04-02明溪縣開展2015年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
- 2015-04-02永春縣扎實推進清明節文明祭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