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城鎮管理添加“綠色元素”
——漳州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文明城市創建紀實(三)
創建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品位
“開窗山清水秀,出門鳥語花香?!薄@是“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美妙境界,也是建設新漳州的美好憧憬。
“漳州城的優美宜居,不僅源自大自然的恩賜,還歸功于漳州人民對家園的精心呵護,其中,城市規劃和管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笔形拿魑嘘P領導表示。
近年來,漳州圍繞“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發展定位,瞄準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新目標,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文明城市創建,進一步加強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千年古城煥發出勃勃生機。
抓規劃引領,讓“發展定位”一以貫之
“規劃是城市的靈魂,貫穿于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中,體現在文明城市建設的每一個環節?!笔幸巹澗钟嘘P人士表示。
2011年以來,漳州市在組織開展規劃工作過程中,圍繞“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城市發展定位,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描繪城鄉可持續發展藍圖。
讓規劃從宏觀向微觀推進。漳州從宏觀角度入題,加強對“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發展定位、支撐體系的研究,高起點、高標準編制《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田園都市、生態之城”規劃》和《漳州市綠道網規劃》等全局性規劃。同時,從微觀方面著手,持續推進城市夜景工程及城市天際線、輪廓線、景觀線、交通線“四線”等專項規劃,努力做好碧湖生態園、奧林匹克體育公園等20多個重大市政、公建配套項目規劃,抓緊編制公共空間公共藝術規劃,爭取在2014年省運會前塑造城市總體新形象。
讓規劃從城市向鄉村覆蓋。漳州積極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全力做好城市、縣城、鄉鎮、村莊各級規劃工作,讓每一寸土地都在規劃內。2012年,漳州完成347個未規劃村莊的編制,進度和質量走在全省前列;完成剩余10個鄉鎮規劃編制,在全省率先實現村鎮二級規劃全覆蓋。各縣(市、區)在城鄉規劃建設中注意體現當地特色,例如薌城的“打造生態宜居現代中心城區”、云霄的“盛唐開漳圣地、生態山水云霄”、華安的“山水樂居城市”、詔安的“活力詔安、生態詔安、儒雅詔安”等。
讓規劃從城建領域向經濟領域延伸。為了確保可持續發展,漳州在規劃工作中進一步明確主體功能分區,把九龍江上游水源地等自然保護區域,劃定為禁止開發區域,依據法律法規實施強制性保護,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和破壞。同時,結合城市建設空間布局,規劃出一系列生態工業園區,實行“綠色”招商、質量招商,并鼓勵生態保護區域發展綠色產業和特色旅游業,實行“沿海反哺山區”的生態補償機制。如南靖縣堅持“守住綠色生態底線”的準則招商,提高項目準入門檻,重點引進一批綠色產業。長泰縣為保護青山綠水,逐步關閉飾面用花崗巖礦區和石材行業,并啟動礦區植被恢復工程。通過加快生態建設,倒逼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
抓協同提升,實施“點線面”綜合整治
“點、線、面”整治重在“綜合”,重在“攻堅”,城鄉并舉、協同提升。漳州在推進“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過程中,結合實際充分落實好城鄉規劃理念,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攻堅計劃,緊緊抓住“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優村鎮”工作主線,突出城市社區完善、宜居新村建設、公路鐵路沿線整治、綠道建設和小流域治理等重點工作,抓好“點”、“線”、“面”三個層次的攻堅突破,努力提升城鎮化質量。
通過“點線面”綜合整治,加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2013年底計劃整治完成的項目有23個村莊,重點開展村莊環境“五整治、五提升”,推進“三分兩無”(雨污分流、人畜分流、垃圾分揀,路無浮土、墻無殘壁),引導集中建設、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配套,特色明顯的農村住宅小區。各地通過實施立面改造、河道整治、污水處理等專項整治,建設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如今,走進漳浦溪坂村,一排排民房錯落有致,房前屋后綠意盎然,村里小橋流水、干凈整潔。該村堅持不征地,以修建觀光道、綠道和配套設施為主,僅投入300多萬元,用3個月時間就建成5公里的綠色慢道、2000畝的植物觀光園;投入1500多萬元建設的花卉交易一條街立面裝修風格統一,店牌店招規范美觀,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點”,優美的環境不僅吸引了慕名前來的游客,還引來了全國各地的客商。
整治公路鐵路沿線,提升城市門戶形象。市區東大門迎賓路改造是城市交通門戶“形象線”的環境整治項目,全長10.05公里,總投資7.5億元,打造了漳州東大門“通行環境舒適、視覺觀感愉悅”的亮麗風景線。2013年,各縣(市、區)各打造一條公路鐵路整治示范線,年度計劃投資10.47億元。重點整治城鄉結合部、沿線村莊和企業環境,構建綠色通道和生態環境,建設長效機制。同時,漳州積極開展墓地生態建設整治工作。截至6月,全市共完成整治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道、省道等沿線地帶的裸露地表墳墓近2500座,在高速公路、鐵路沿線種植苗木2.5萬多棵。
此外,漳州還堅持創衛、創城“兩創”聯動,大力推進戶外廣告整治工作。2012年,市區共拆除戶外廣告牌3600多塊,實現各主干道無高立柱廣告、無跨街廣告、無燈箱廣告“三無突破”,市容市貌得到持續提升。
2012年,漳州確定“點線面”綜合整治項目64個,累計完成投資31.91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281%。今年全市有城鄉環境“點線面”綜合整治競賽項目70個,至7月底累計完成投資31.49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20.8%,超時序進度62個百分點。隨著一個個“點線面”具體項目的實施,系統整治的規模效應逐步凸顯。
抓市政配套,完善污水垃圾處理體系
如何維護漳州的衛生整潔、生態美麗?污水和垃圾處理體系的建設完善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環節。
2011年以來,漳州在推進“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過程中,直面城鎮管理的環境衛生難題,通過狠抓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污水和垃圾處理體系,為城鄉環境品質的提升打下牢固的承載基礎。
今年8月,薌城區首座農村垃圾中轉站在浦南鎮建成投用。近年來,該區不斷完善農村垃圾終端處理網絡,新建垃圾轉運站3座、壓縮式垃圾轉運站1座,每個自然村都統一配齊保潔車、垃圾箱、垃圾收集池,以保持環境衛生整潔。昔日不招待見的田寮村、珠里村、埔尾村,紛紛“變身”美麗家園。
目前,漳州已建成垃圾無害化處理場9座,每個縣(市)均建成一座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日處理能力達1750噸。全市目前城市(含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市政配套的添置從硬件層面保障了環境的衛生整潔。
科學有效的污水處理系統也是生態城市建設的必要配套。2011年底,龍文區總投資1200萬元的龍江北路污水提升泵站竣工投用,成為城市排污工作的一大“功臣”。該區還引進生態治理技術,投資近3000萬元在朝陽鎮、郭坑鎮等處建造人工濕地,利用美人蕉等植物的吸污、凈化功能,治理農村生活生產污水,同時,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配套管網工程建設,擴大污水處理能力,該區至今已有5萬多人受益于此。
目前,總投資5813萬元的華安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之中,建成后可日處理污水1萬噸。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1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29.5萬噸,所有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基本能達標排放。漳州城市(含縣城)污水處理率為85%。廣大百姓從中獲得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在東山縣,嶼南灣、馬鑾灣、金鑾灣及東門嶼片區“三灣一區”的海洋環境整治正在火熱進行中。為了讓“綠色”創建活動長久延續,該縣在沿海村莊建立了47支環保隊伍、設置專職清潔人員250多人,并健全岸線、沙灘、防護林保護巡查機制……為保護“碧海銀灘”的一系列管理保障措施不斷完善。
如今,“綠色”環境創建活動的號角已經吹遍漳州城鄉的每一個角落。全市各地持續完善污水和垃圾處理體系,積極探索建立常年保潔隊伍等長效機制,為“田園都市、生態之城”進一步從宏偉藍圖走向美好現實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記者 邱丹燕 馮思佳 通訊員 林桂芬 吳欽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9廈門海滄:開創“五位一體”綠色跨越新典范
- 2015-03-16豐澤團區委開展“綠色豐澤 青年力量”青年志愿者義務植樹活動
- 2015-03-05豐澤區源淮社區開展“同植雷鋒樹、共建綠色林”志愿者活動
- 2015-02-04邵武市拿口鎮:綠色“保潔員”助力美麗界竹建設
- 2015-02-02發展綠色經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