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市政配套,完善污水垃圾處理體系
如何維護漳州的衛生整潔、生態美麗?污水和垃圾處理體系的建設完善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環節。
2011年以來,漳州在推進“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過程中,直面城鎮管理的環境衛生難題,通過狠抓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污水和垃圾處理體系,為城鄉環境品質的提升打下牢固的承載基礎。
今年8月,薌城區首座農村垃圾中轉站在浦南鎮建成投用。近年來,該區不斷完善農村垃圾終端處理網絡,新建垃圾轉運站3座、壓縮式垃圾轉運站1座,每個自然村都統一配齊保潔車、垃圾箱、垃圾收集池,以保持環境衛生整潔。昔日不招待見的田寮村、珠里村、埔尾村,紛紛“變身”美麗家園。
目前,漳州已建成垃圾無害化處理場9座,每個縣(市)均建成一座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日處理能力達1750噸。全市目前城市(含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市政配套的添置從硬件層面保障了環境的衛生整潔。
科學有效的污水處理系統也是生態城市建設的必要配套。2011年底,龍文區總投資1200萬元的龍江北路污水提升泵站竣工投用,成為城市排污工作的一大“功臣”。該區還引進生態治理技術,投資近3000萬元在朝陽鎮、郭坑鎮等處建造人工濕地,利用美人蕉等植物的吸污、凈化功能,治理農村生活生產污水,同時,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配套管網工程建設,擴大污水處理能力,該區至今已有5萬多人受益于此。
目前,總投資5813萬元的華安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之中,建成后可日處理污水1萬噸。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1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29.5萬噸,所有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基本能達標排放。漳州城市(含縣城)污水處理率為85%。廣大百姓從中獲得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在東山縣,嶼南灣、馬鑾灣、金鑾灣及東門嶼片區“三灣一區”的海洋環境整治正在火熱進行中。為了讓“綠色”創建活動長久延續,該縣在沿海村莊建立了47支環保隊伍、設置專職清潔人員250多人,并健全岸線、沙灘、防護林保護巡查機制……為保護“碧海銀灘”的一系列管理保障措施不斷完善。
如今,“綠色”環境創建活動的號角已經吹遍漳州城鄉的每一個角落。全市各地持續完善污水和垃圾處理體系,積極探索建立常年保潔隊伍等長效機制,為“田園都市、生態之城”進一步從宏偉藍圖走向美好現實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記者 邱丹燕 馮思佳 通訊員 林桂芬 吳欽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9廈門海滄:開創“五位一體”綠色跨越新典范
- 2015-03-16豐澤團區委開展“綠色豐澤 青年力量”青年志愿者義務植樹活動
- 2015-03-05豐澤區源淮社區開展“同植雷鋒樹、共建綠色林”志愿者活動
- 2015-02-04邵武市拿口鎮:綠色“保潔員”助力美麗界竹建設
- 2015-02-02發展綠色經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