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城鎮管理添加“綠色元素”
——漳州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文明城市創建紀實(三)
創建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品位
“開窗山清水秀,出門鳥語花香。”——這是“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美妙境界,也是建設新漳州的美好憧憬。
“漳州城的優美宜居,不僅源自大自然的恩賜,還歸功于漳州人民對家園的精心呵護,其中,城市規劃和管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市文明委有關領導表示。
近年來,漳州圍繞“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發展定位,瞄準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新目標,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文明城市創建,進一步加強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千年古城煥發出勃勃生機。
抓規劃引領,讓“發展定位”一以貫之
“規劃是城市的靈魂,貫穿于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中,體現在文明城市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市規劃局有關人士表示。
2011年以來,漳州市在組織開展規劃工作過程中,圍繞“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城市發展定位,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描繪城鄉可持續發展藍圖。
讓規劃從宏觀向微觀推進。漳州從宏觀角度入題,加強對“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發展定位、支撐體系的研究,高起點、高標準編制《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田園都市、生態之城”規劃》和《漳州市綠道網規劃》等全局性規劃。同時,從微觀方面著手,持續推進城市夜景工程及城市天際線、輪廓線、景觀線、交通線“四線”等專項規劃,努力做好碧湖生態園、奧林匹克體育公園等20多個重大市政、公建配套項目規劃,抓緊編制公共空間公共藝術規劃,爭取在2014年省運會前塑造城市總體新形象。
讓規劃從城市向鄉村覆蓋。漳州積極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全力做好城市、縣城、鄉鎮、村莊各級規劃工作,讓每一寸土地都在規劃內。2012年,漳州完成347個未規劃村莊的編制,進度和質量走在全省前列;完成剩余10個鄉鎮規劃編制,在全省率先實現村鎮二級規劃全覆蓋。各縣(市、區)在城鄉規劃建設中注意體現當地特色,例如薌城的“打造生態宜居現代中心城區”、云霄的“盛唐開漳圣地、生態山水云霄”、華安的“山水樂居城市”、詔安的“活力詔安、生態詔安、儒雅詔安”等。
讓規劃從城建領域向經濟領域延伸。為了確保可持續發展,漳州在規劃工作中進一步明確主體功能分區,把九龍江上游水源地等自然保護區域,劃定為禁止開發區域,依據法律法規實施強制性保護,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和破壞。同時,結合城市建設空間布局,規劃出一系列生態工業園區,實行“綠色”招商、質量招商,并鼓勵生態保護區域發展綠色產業和特色旅游業,實行“沿海反哺山區”的生態補償機制。如南靖縣堅持“守住綠色生態底線”的準則招商,提高項目準入門檻,重點引進一批綠色產業。長泰縣為保護青山綠水,逐步關閉飾面用花崗巖礦區和石材行業,并啟動礦區植被恢復工程。通過加快生態建設,倒逼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9廈門海滄:開創“五位一體”綠色跨越新典范
- 2015-03-16豐澤團區委開展“綠色豐澤 青年力量”青年志愿者義務植樹活動
- 2015-03-05豐澤區源淮社區開展“同植雷鋒樹、共建綠色林”志愿者活動
- 2015-02-04邵武市拿口鎮:綠色“保潔員”助力美麗界竹建設
- 2015-02-02發展綠色經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