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1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就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給予了特別關注。他到武平縣調研后作出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的歷史性決定。如今,這項被譽為我國農村第三次土地革命的改革已將27億畝山林承包到戶,為5億農民帶來福祉。
“森林是我們從祖宗繼承來的,要留傳給子孫后代,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痹?014年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是國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資本,是人類生存的根基,關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氣候安全和國家外交大局。必須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為子孫后代留下美麗家園,讓歷史的春秋之筆為當代中國人留下正能量的記錄?!?/p>
習近平多次指出,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人民群眾期盼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宜居,造林綠化、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
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群眾對干凈水質、綠色食品、清新空氣、優美環境等生態的需求更為迫切,推進生態文明之路,已成為共同愿望和追求。
2013年4月,他在海南考察時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年12月,他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群眾的期盼,就是總書記的關切。2014年歲末,時刻牽掛百姓健康和生活的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來到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家。他走進廚房,開冰箱、揭鍋蓋、擰龍頭,拉家常、談生產、問民需。
習近平堅定地說:“經濟要上臺階,生態文明也要上臺階。我們要下定決心,實現我們對人民的承諾?!?/p>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嚴守生態紅線不能“越雷池一步”,習近平要求全黨同志在這個原則問題上不能有一絲一毫松懈。面對一些破壞生態的事件,他還親自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嚴查。
陜西秦嶺北麓山區曾私建上百套別墅,山體被肆意破壞,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有的甚至把山坡人為削平,圈占林地,對生態環境破壞十分嚴重,老百姓意見很大。看到材料后,習近平當即批示。隨后,這些存在多年的違法建筑被一舉拆除。群眾拍手稱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26晉江:打造國家級海洋 生態文明示范區
- 2015-02-25"三農"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碧水藍天伴隨小康大道
- 2015-02-18“三農”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碧水藍天伴隨小康大道
- 2015-02-10福建首個民營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螺洲掛牌 免費為青少年開放
- 2015-02-02發展綠色經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