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歷史上山清水秀,林茂田肥,人們安居樂業。由于近代以來森林遭到嚴重破壞,長汀成為當時全國最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區之一。1985年,長汀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占全縣面積的31.5%,不少地方出現“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景象。
綠水青山沒了,何談金山銀山?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五下長汀,走山村,訪農戶,摸實情,謀對策,大力支持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經過連續十幾年的努力,長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2.8萬畝,減少水土流失面積98.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現在的79.4%,實現了“荒山-綠洲-生態家園”的歷史性轉變。
長汀的生態治理樣本,折射出習近平清晰的生態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中南海的政治局集體學習,還是同人大代表討論交流,無論是在深入基層鄉村的調研中,還是在遠渡重洋的國外訪問時,他反復強調這“兩座山”,堅定傳遞著這一執政理念。
思想引領行動,理念指導實踐。
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推出了一攬子硬措施。
——不簡單地以GDP論英雄。最重要的是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
——堅定不移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
——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治理。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
——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
——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受到懲罰;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
“中國在生態文明這個領域中,不僅是給自己,而且也給世界一個機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朝著綠色經濟的轉型。”聯合國副秘書長阿奇姆·施泰納說。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也是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變革,引領著中國發展邁向新境界。
這是深厚的民生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習總書記到林區看望林業工人了!”2014年春節前夕,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沸騰了。冒著零下三十攝氏度的嚴寒,踏著皚皚白雪,習近平來到阿爾山市伊爾施鎮林業棚戶區。
建設生態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習近平沒有忘記地處偏遠的山區林區,沒有忘記生活在這里的林區人民。當聽到阿爾山林區已全面停伐,正處在艱難轉型期時,他深情地說:“歷史有它的階段性,當時砍木頭是為國家做貢獻,現在種樹看林子也是為國家做貢獻。”
春秋時期,管仲在《管子·立政》中說,“草木不植成,國之貧也”,“草木植成,國之富也”。“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在習近平看來,林業改革的目標,就是既要生態美,也要百姓富,“保生態、保民生”——
建立有利于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于改善生態和民生、有利于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林區新體制,建設資源增長、生態良好、林業增效、職工增收、穩定和諧的社會主義新林區。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26晉江:打造國家級海洋 生態文明示范區
- 2015-02-25"三農"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碧水藍天伴隨小康大道
- 2015-02-18“三農”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碧水藍天伴隨小康大道
- 2015-02-10福建首個民營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螺洲掛牌 免費為青少年開放
- 2015-02-02發展綠色經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