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心少了,“一個電話就把事辦了”
精神文明創建是一項民生和幸福工程。精神文明創建通過實實在在的辦法和抓手,努力推動解決群眾看病難、上學難、養老難等問題,不僅贏得了群眾對創建工作的支持,也贏得了人心、民心。
“我家里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上學的孩子,樓下店鋪的音樂聲和叫賣聲從早到晚鬧個不斷,一家老小根本無法好好休息。”成都金牛區光榮北路附近小區居民給96110文明熱線打一個電話,惱人的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少了奔波跑腿,也不用擔心扯皮沒人管。成都96110文明熱線開通以來,與65家窗口服務單位簽訂了聯動協議,受理交通、噪音、衛生、占道、違建等十余類不文明行為投訴。3年累計接聽市民來電47萬多個,整理派發給各部門19萬條,以三個工作日為限,有關部門和窗口服務單位有效回復率達99.3%。
全國各地都基本建立了辦事大廳、市民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把很多職能部門集中到一個地方辦公,為群眾提供多方面、規范化的服務,讓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西藏地域廣闊,出行十分不便,自治區文明委在交通、旅游等行業系統開展優質服務、便民利民活動,重點抓機場、車站、出租車、旅游景區的文明創建,改善了交通出行環境。
沈陽市在全市各行業系統開展“假如我是對方”友善傳遞體驗行動,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引導職工恪守本職、善待他人,改進服務、提升質量。武漢、廣州等地文明網精心打造網絡曝光臺,及時協同相關部門回復、處理網民投訴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江西開展高速公路“百姓滿意服務區”創評活動,長沙開福區打造“一點通”便民服務圈,北京朝陽建設“十分鐘服務圈”,寧波實現“十分鐘社區服務圈”……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讓市民群眾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過上更加安全有序、舒適便利的現代生活。
快樂多了,“家門口就能看大戲”
文化小舞臺,百姓大社會。從文化惠民工程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從推動精品創作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從整治黑網吧、治理黃賭毒到移風易俗,精神文明創建把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送到了老百姓家門口,群眾看書、看戲、看電影更方便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
福建莆田的莆仙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被稱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近年來,莆田市廣泛開展莆仙戲現代文明小戲加演活動,廣受農民群眾的歡迎。逢年過節及農家結婚、升學、壽慶、喬遷等,許多村社和群眾都要請劇團到家門口演出助興,形成了一種地方習俗。全市每年演出6萬多場次,觀眾達3000多萬人次。
天津全市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科技館和街鄉鎮文體中心(文化站)全部免費開放,從2013年開始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支持高雅演出、精品展覽和公益文化普及活動,讓更多市民走進劇場和展館。四川省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覆蓋率達100%,“鄉村文化節”讓農民成為文藝大舞臺的主角。
南寧連續四年開展了鄉村社區和諧文藝大展演活動,常德2000多個民間藝術團每年舉辦“百團大賽”……從前在家除了打牌就是睡覺的居民,現在唱起小調、演起小品,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各地還利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點,廣泛開展節日民俗、經典誦讀、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中山慈善萬人行、七夕秦皇島中華愛情主題活動、福州兩岸壘塔比賽、運城德孝文化進基層……成為傳承中華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一個個響亮品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26請把文明之風帶給家鄉
- 2015-02-25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文明旅游在行動
- 2015-02-25"三農"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碧水藍天伴隨小康大道
- 2015-02-25文明旅游在行動
- 2015-02-21鼓山頻現游客折樹枝當拐杖 網友曬出游客不文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