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 嚴管起來還是放手創新
應允許試錯,探索特殊的管理方式與標準
記者:網絡慈善未來會是慈善的主流嗎?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網上慈善雖剛剛起步,但因其具備傳統慈善方式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發展速度卻很快,且募捐效果顯著。
截至2013年底,與淘寶、騰訊等平臺開展合作的慈善組織約400家,在2013年度募得善款約10億元。當前形式多樣的網上慈善的發展,既滿足了眾多網絡善民表達愛心的意愿,又提高了慈善捐贈的數量與效率,推動了慈善事業的延伸與拓展,為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將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網絡慈善必將成為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王振耀:網絡慈善目前還不是主流。當前美國一般年度捐贈額為3000億美元,網絡捐贈只有幾十億美元。中國的網絡捐贈目前也只占很小的份額。未來的發展,需要再看一段才能夠下結論。總體上說,網上慈善是一種很好的慈善方式,會有著較強的生命力。
鐘曉慧:2013年,阿里巴巴發布的國內首份《中國網絡捐贈研究報告》顯示,已經有5.6億人次的中國網民參與了網絡捐贈。隨著80后和90后這些互聯網一代逐漸成為捐贈主體,我相信網絡捐贈會成為未來中國的捐贈主流,慈善行業的競爭和優勝劣汰不可避免。
記者:對網絡慈善應該持怎樣的態度?
徐永光:我們需要以極大的熱情來歡迎互聯網給中國慈善帶來的機遇,以寬容、善良之心靜觀其發展變化;相信群眾,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和判斷力,也有很強的學習、糾錯能力。慈善機構、企業在探索中出現點差錯、走點彎路也屬正常,最可怕的是自己不做事、對新事物一竅不通,還橫挑鼻子豎挑眼,結果把一些創新探索的好苗頭扼殺于萌芽之中。
王振耀:網絡慈善要得到持續健康發展,需要與組織慈善緊密結合起來,需要探索建立起特殊的管理與行為規范。另一方面,網絡募捐一定要注意建立起特殊的標準,既要保證公開透明,又要注意保護隱私,還要注意與線下的管理程序合拍。
鐘曉慧:網絡慈善將導向慈善的民主化和社區化:一是互聯網賦予了捐贈者更大的個人選擇權利,二是面對互聯網海量信息,捐贈者更愿意關注和幫助與自己利益相關,或者引起情感共鳴的事件。這會促使慈善回歸到它最初的精神:每個公民基于自愿的精神,幫助社區內那些有需要的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4“微慈善”,人人都能成為慈善家
- 2015-01-04永安舉辦“扶困助殘·情滿人間”迎新年慈善晚會
- 2015-01-04漳浦縣慈善總會到赤土鄉畬族村慰問孤兒
- 2014-12-26上杭:18棟“慈善愛心屋”讓特困群眾溫暖過冬
- 2014-12-26上杭“慈善愛心屋”讓特困群眾溫暖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