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月16日訊(通訊員?陳智勇? 林惠卿)說起我國的傳世名畫,您會想到什么?可能您會說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代閻立本的《步輦圖》,或者是被大火燒成兩半,現在一半在內地、一半在臺灣的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等等。有的朋友會說,還有一幅呢,它可是生動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時節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沒錯,就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其實在我們漳浦,也有一幅《清明上河圖》。只不過這幅《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畫的,是用剪刀剪出來的。
《清明上河圖》這幅剪紙作品長6米、寬0.8米,展現的是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的局部。盡管不可能與畫相提并論,但還是能看出這幅剪紙作品細膩的線條、豐富的層次。它的作者是我縣剪紙藝術家高少蘋,大家可能會感嘆她的匠心獨具,卻不知道她為了創作這幅作品,那可真是費了勁。為了剪好這幅畫,高少蘋托人去買清明上河圖的復印件,但是因為是小的印刷品,看不清楚,所以就要翻閱很多資料去查。特別是里面宋朝的帽子、宋朝的衣服、宋朝的東西,不去查資料就會畫到別的朝代的衣服了,所以單單畫這個底稿就畫了6個月。而最大的難度是里面光人物就有517個,而且形象各異,車、船、轎、橋、建筑物布局緊湊復雜細致,剪紙傳統技法無法滿足表現需要,最后高少蘋大膽移用了木刻等表現技法。而從描圖、構思、剪輯、選料、制版,高少蘋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幅《清明上河圖》。這也幾乎是她從童年學習剪紙到現在遇到的最大挑戰。在中國剪紙界,目前有6-7人剪過《清明上河圖》,有的人甚至剪了十幾米、二十幾米,不過高少蘋的這幅作品被認為是最好的一幅。
根據《漳浦縣志》的明確記載,剪紙在唐宋時期就很活躍。以前的剪紙是干嘛用的呢?其實它就是被用作刺繡的底樣。到了明清以后,剪紙慢慢脫離刺繡,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沿海鄉鎮和農村是大部分剪紙藝人們生活的地方,她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就剪什么,總之,剪紙來源于生活。漁民們剪海,剪海上的船,剪海里的魚、蝦、螃蟹;農民們剪田里的花、鳥、蟲,剪家養的牲畜,包括看到的一出戲或聽到的一個故事。當有人要結婚時或者過節祭拜,大家也用剪紙來表達美好的祝愿和對未來的憧憬。縣民間剪紙協會主席陳秋日告訴筆者,漳浦剪紙以構圖豐滿勻稱、對稱平衡、線條連貫簡練、連接自然、細膩雅致著稱,在表現手法上,以陽剪為主、陰剪為輔,陽剪和陰剪互為補充,密切配合,使整個畫面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
一把剪刀,一張紙,對于平常人來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可剪紙藝人卻能用它們創造出一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世界。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政府對發掘整理剪紙藝術工作的重視,許多老藝人的作品得以保存并在報刊上發表,漳浦剪紙逐漸聲名在外,藝人們開始有機會走出國門。陳秋日第一次走出國門是在1983年,當時她做夢都不敢相信,她會帶著剪刀走出國門。而如今,對于當代剪紙藝術家高少蘋、盧淑蓉她們來說,帶著剪刀走出國門便是經常的事。
在漳浦剪紙的老一代藝人中,最出名的有四個人:陳金、林桃、黃素、陳匏來。其中,陳金、黃素在繼承漳浦剪紙的基礎上,借鑒傳統刺繡表現手法,創造了“排剪”技法,形成漳浦剪紙構圖豐富勻稱,線條繁復細膩的寫實特色;林桃、陳匏來立足本土,注重主觀想象,開創了漳浦剪紙藝術構圖奇巧、古拙抽象的寫意風格。特別是林桃,更是被藝術界稱為“中國民間畢加索”。“四大神剪”不僅是南方剪紙藝術流派的杰出代表,更是真正的農民和漁民,她們從小目不識丁,長大后日夜操勞,剪紙絕非職業,只不過是一種天生的愛好,自覺的傳承,長年的素養。對老一輩的剪紙藝人,街坊鄰居都親切地叫她們“花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們不僅給后輩留下了寶貴的作品,更把漳浦剪紙的精髓完整地傳承下來了。據說,當年“花姆”們出嫁的時候,都得帶些剪紙到婆家,要是剪得好,就能得到肯定,以此提高自己在婆家的地位。時代在變,剪紙也在變。以前的剪紙是生活中的實用品,現在成了藝術品,人們用它來做裝飾,把它當禮物饋贈給親友。淳樸的民間剪紙藝術被推進了市場經濟的大潮中。
近二十年來,漳浦的剪紙藝人紛紛開辦自己的剪紙藝術館或工作室,把作品變成了商品。她們千方百計推陳出新,不斷豐富和發展了傳統的剪紙藝術。在獲得市場認可的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學習剪紙。漳浦實驗小學的盧淑蓉老師師承姨媽陳秋日,自小學習剪紙,1995年從云霄師范學校畢業后被特招進實驗小學,創辦了我縣首個剪紙培訓基地。十五年來,她始終堅持辦學,教授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學習剪紙。盧淑蓉告訴筆者,在我縣,剪紙技藝的傳承一般都是親屬之間的傳承,比較單一的。所以,她更希望在她這一代能夠把剪紙技藝傳承給更多的孩子,希望把漳浦的剪紙發揚光大。
現如今,我縣擁有近千人的剪紙作者隊伍,老、中、青、少,各顯神通。陳秋日、高少蘋、歐陽艷君、李小燕、陳燕榕、盧淑蓉、游金美等剪紙藝人,吸納大江南北各種藝術流派的營養,與時俱進,她們的不少作品在國內外舉辦的大賽中屢屢獲獎,各具特色。這些剪紙藝術家們以無聲的藝術語言和成熟精湛的手法,給剪紙藝術留下彌足珍貴的傳世之作,也影響和帶動了漳浦有志于剪紙藝術的一代代藝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4仙游96歲老人能剪紙能刺繡 慈心巧手長壽之源
- 2014-12-17漳浦:剪紙"牽手"竹馬戲 本月下旬赴臺演出
- 2014-12-11優秀獎:吳文娟文人剪紙
- 2014-04-24傳承剪紙技藝
- 2014-03-04小小剪紙,剪出成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