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月6日訊(通訊員 張文藝 曾惠龍 蘇雄鋒)寒冬冷夜,位于福建四通物流集團內的漳浦縣仁愛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卻“火熱滾滾”。
與以往的“智慧人生”教育講堂一樣,這期講堂在歡呼聲中圓滿結束,又一批學習了近一周傳統文化的學員帶著滿滿的信心,重新回到自己的教育崗位。“我們從傳統文化中找到了一把鑰匙,在熱心傳播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找到了樂趣。”學員表示。
2013年10月,漳浦首期“智慧人生”教育講堂在縣仁愛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正式啟動。全縣120名教師在5天半的封閉式環境中集中培訓,通過學習《弟子規》《道德經》等經典精髓,集體晨讀、晨練,夜晚集中觀看電影、欣賞德音雅樂,相互交流學習心得,獲得人生感悟。
“至目前,該縣‘智慧人生’教育講堂已開辦39期,培訓人數4500多人,用傳統文化豐富了學員的‘精神家園’。”漳浦縣委宣傳部主要領導說。
“認為是好事,就做”
“講堂傳播的是優秀傳統文化,學員來自全縣宣教、衛生系統。”漳浦教工委副書記戴貴盛表示,“講堂開辦一年多來,能取得這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強大魅力和影響力,還有配備了一個執行力強、有志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團隊,同時還得到社會的支持,如愛心企業家無償提供場地、捐資捐物,義工的無私奉獻等等。”
“認為是好事,就做。”到講堂義務授課的老師這樣認為。2013年7月,在漳浦實小執教的洪楊芳老師聽說宣傳部準備設立“智慧人生”教育講堂,普及中華傳統文化,二話沒說,就積極參與講堂的組織籌備工作,并主持每一期講堂。她說,一年多來,她和許多授課老師一樣,每次都是早早來到講堂,工作十四五個小時,雖然辛苦點,但能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做點事,覺得“其樂無窮”。同樣,來自廈門的李海棠老師,從第一期到現在,每期都專程從廈門趕到漳浦上課,儼然成了“智慧人生”教育講堂的“在編”講師。
無怨無悔又無償
義工張長蘇是“智慧人生”教育講堂的廚師,山東人,今年63歲。他是國家一級廚師,卻不遠千里來到漳浦當義工,負責講堂所有學員的一日三餐。凌晨4點多,當學員還沉浸在夢鄉,張師傅就和義工來到廚房,準備當天的“伙食”。
張長蘇原本在杭州一家寺廟做義工,2013年,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漳浦。為了讓學員吃得舒心,從原料的采購、食材的處理,再到菜色的花樣,張師傅和其他義工都費盡心思。他們也以“執著用心”,讓學員們喜歡上素食。
在“智慧人生”教育講堂,共有17名義工,他們每次都是早上4點多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安排所有人的吃飯、環境衛生等后勤工作。他們中有的甚至自愿退出原本合伙的生意,無怨無悔又無償地做好這一切。
愛與善是會“傳染”的
“只要有一顆美好陽光的心,就能看到光明。”這是沙西鎮嶼頭小學陳婉秋老師參加“智慧人生”學習一周的收獲。參加培訓之后,她一邊教學,一邊把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讓學生也因愛而學,因向往美好而學。
“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踐行《弟子規》,把書中的行為規范融合到日常生活當中。”陳婉秋說,愛與善是會“傳染”的。老師在做,學生在看,學生回家后又把善帶回家,從而影響家長。她愿意做個播種者,在學生身上撒播愛與善的種子。竹嶼中心衛生院張偉鵬醫生參加講堂培訓后,也大受啟發。他說,在心里已種下“孝心”與“仁心”的種子。從今往后,與家人、同事一起小心地呵護,讓它生根發芽,陪伴著大家一起“學倫常,習八德,行孝道,養仁心,修仁術。”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03-31歲月河流上的精神家園
- 2014-02-27在精神家園里播下種子
- 2014-02-27志愿者 文明城市精神家園的踐行者
- 2014-01-22建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 2014-01-13西街:泉州人的生活家園 刺桐城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