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在《社戲》中,回憶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的情景,字里行間彌漫著濃郁、柔軟而美麗的鄉愁,勾勒出中國人恬淡自由的生活之美?!翱瓷鐟颉背蔀轸斞赶壬洃浿袩o法忘卻的風景,也成為中國人心底最美的鄉愁。如今,我們是否還能記起那些曲調獨特的“家鄉小戲”?是否還會憶起那方藏在心底的“戲臺”?是否還能唱出曾讓自己心潮澎湃的戲曲名段……面對城鎮化、工業化的滾滾車輪,那些曾經帶給我們無限快樂的家鄉戲,今安在?那些曾經唱著家鄉戲的劇團,今安好?(12月30日 中國文明網)
現在的時代是信息時代,尤其是新媒體發展此起彼伏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對于家鄉戲的傳承也提出新的要求和課題。如果恪守過去的傳統和經驗,家鄉戲也可能會隨著城鎮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慢慢走向消亡,而如果不盡快動用新媒體的力量,將家鄉戲的傳承當成一個重要的課題去做的話,我們失去的將不僅是家鄉戲本身,還有伴隨著家鄉戲的精神文化遺產的損失。有鑒于此,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力量,努力做好“微”文章成為一個現實的訴求。而對于新媒體來說,只有從“微”字入手,不斷發掘家鄉戲的精神內涵,將其通過各種“微”手段展示給大眾,才能抵達潤物無聲之“微”效果。
傳承家鄉戲的“微”文章上,必須重視的第一個核心就是對家鄉戲的發掘要“于細微處見精神”。很多家鄉戲都面臨消亡的危險,而在發掘上需要有著細致入微的精神和態度,尤其是那些更加面臨著消亡的家鄉戲,更應該不斷發現和發掘出來。因為這樣的家鄉戲更是顯得彌足珍貴。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能夠做到的就是“發現一個,記錄一個”,將這樣的記錄慢慢積累成為一個冊子,然后進行傳遞。因為在家鄉戲的傳承上,發現和發掘乃是第一首要的因素。只有在發現和發掘的過程中,我們才能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而在發現和發掘上,“微”字文章更是需要我們有著細心的精神和態度,更應該有著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工作能力。
另外,做好家鄉戲傳承“微”文章,更是需要借助各種新興媒體進行宣傳。尤其是新媒體的力量,如今,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各種“微”字開頭的新媒體可謂層出不窮,這些“微”字開頭的媒體其實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低成本的形式傳遞出更多的有價值的內容。既然如此,我們在傳承家鄉戲的過程中就應該積極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努力在成本降低的基礎上將家鄉戲進行最有效的傳遞。而“微”文章中,傳播力量的廣泛性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可以想象的是,如果這樣的“微”工具利用好了,對于我們的家鄉戲來說無疑就是注入了新的活力,會帶來更多的生機。
家鄉戲的傳承最終需要落實到每個人的心中,也就是要起到一種潤物無聲的“微”效果。而這也正是家鄉戲傳承過程中的落腳點和歸宿。對于家鄉戲的傳承來說,如何才能取得這樣的效果至關重要。一方面,效果的取得需要依靠“微”工具的利用,尤其是各種新媒體的工具的動用,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希望獲得這樣的結果;另外一方面,必須有著對于家鄉戲傳承的制度性保障機制,讓家鄉戲的傳承在制度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也能夠有著及時的反饋機制。有鑒于此,我們的家鄉戲傳承才能有著美好明天。(特約評論員 蘇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6讓家鄉戲為地域文化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