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代詩人王安石的這首詩充分反映我國人民貼春聯過春節的傳統習俗。無論是窮是富,是官是民,是商是農,過年時家家都要貼春聯。可以說小春聯大底蘊,見證著國情民意,反映著時代變遷,契合著歷史的腳步。
新中國成立之初,感謝毛主席和共產黨是家家戶戶寫春聯的主題:當家作主的勞動人民,用樸素的語言編寫成春聯,表達對黨對毛主席的愛戴,對新社會制度的擁護。當時最為普遍的春聯是“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幸福不忘毛主席,翻身感謝共產黨”等。80年代初期,土地承包到戶,河北省贊皇縣貼了這樣一副春聯:“大鍋飯年年虧款,承包后歲歲余錢”。鄭州市郊區普遍貼的春聯是“改革春雨潤萬家萬家富裕,開放東風揚神州神州騰飛”等。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尤其是進入21世紀, 國家實力上升,人民收入日益增加,人心同唱和諧曲,如“一心一意謀發展,萬家萬戶奔小康”。如“國強民富數今朝歡欣迎新春,山歡水笑贊改革謳歌頌黨恩”等。由此可見,春聯契合著時代的發展,詮釋著歷史的進步,同時也表達著人們的家國情懷。
看到中國文明網的"書寫核心價值觀 送您平安吉祥"新春楹聯詩詞征集的報道,心中感慨油然而生:從表面上看,中宣部等部門在抓細節小事,實質上是在接力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精神文明的一方陣地,而且迎合人們的文化需求,活躍人們的精神家園。肯定會得到許多國人的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在元旦春節來臨之際,抓好這項工作,其意義功在當今,利在千秋。再退一步說,即使是在抓細節也無可非議,畢竟細節決定成敗。
在舊時代,各級官員把兒歌民謠當做體察民情的一個平臺,在筆者看來,春聯又何嘗不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一個窗口和載體。這次 “書寫核心價值觀 送您平安吉祥”新春楹聯詩詞征集活動,不但能挖掘和征集到大量優秀而有精美的楹聯詩詞,而且還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深入人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讓人們在活動中心靈得到凈化,品德得到提升,從而堅定了人們愛黨愛國情懷,起到凝心聚力、鼓舞士氣、大干快上、加快發展的重要作用。
因而,讓小春聯成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橋梁和紐帶,并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作用不可替代。(陸敬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04永春聯星村駐村書記心頭事:13名貧困孩子獲幫扶
- 2014-07-23永春聯星村貧困兒童上學難 駐村書記欲尋一對一幫扶
- 2014-02-27一對小春聯 蘊涵大文明
- 2014-02-27一對小春聯 蘊涵大文明
- 2014-02-01各地網友踴躍參與春聯征集表達新春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