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受人幫扶 逝后捐出遺體
漳州人黃志忠病逝,遺體捐給漳州衛生職業學院,以作科研、教學
黃志忠逝世,讓親友悲傷,而捐出遺體,又讓親友欽佩
東南網12月2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林深圳 白志強 通訊員 張文龍文/圖)昨天,冬日暖陽像往常一樣,照進黃志忠家的窗戶,可他的生命已停擺在第52個年月里。家人們感到悲傷,卻又因他的壯舉而堅強。他把遺體捐獻給漳州衛生職業學院,以作科研、教學用。
黃志忠身患強直性脊柱炎,家住漳州市薌城區蒼園路陸達花園,11年來,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臥床不起。這些年來,老同學、小學班主任、社區居委會、鄰居、店家,許多人惦記著他,幫忙買菜、送飯,逢年過節來陪陪他。他感念這份恩情,兩年前就作出了捐贈遺體的決定,也希望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將來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壯舉】
為回報社會,黃志忠兩年前已決定捐獻遺體
黃志忠的女兒說,上周五,父親才從漳州市中醫院出院回家。不料,昨天凌晨5點半左右,父親因身體不舒服,起床喝了點茶水后,就去世了。那個曾經感念很多好心人幫忙的黃志忠,生命停擺在他第52個年月里。
“兩年前,他已經跟我們說過,死后要捐獻遺體回報社會,供醫學研究用,讓其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將來能得到更好的治療!”二哥黃志強說,他們家共有兄弟姐妹五人,黃志忠年紀最小,卻做了一件最崇高的事情。2012年2月,黃志忠就向薌城區紅十字會登記去世后自愿捐獻遺體,登記之前,他事先告知了兄弟姐妹們。雖然感覺這個決定有點“另類”,但兄弟姐妹們都很支持,“社會上那么多好心人幫助過他,他想為社會做點貢獻,這是他的心愿,我們當然支持他!”
樓上老鄰居王先生與黃志忠睦鄰48年,他對黃志忠捐獻遺體之舉十分贊賞,“他生前為人不錯,和鄰居們都相處得很好,能突破舊思想,通過捐獻遺體來回饋社會,很意外,很難能可貴!”
昨天上午,黃志忠的遺體被送到漳州衛生職業學院。這是薌城區紅十字會登記在冊的首例遺體完成捐贈。
【尊重】
接收院校為捐贈者立牌匾,教學前默哀一分鐘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藥學系楊主任說,2008年,經省紅十字會和省衛生廳確定,漳州衛生職業學院作為漳州市唯一能夠接收遺體捐贈的單位,遺體主要用于教學、科研應用。人體解剖、人體器官移植等都需要大量的遺體來源,遺體捐獻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有極大的貢獻,使自己的生命光輝,也照亮別人的生命,是捐獻者高尚人格的體現。
楊主任說,自愿者去世24小時內,遺體會被送到漳州衛生職業學院基礎醫學部教學樓,用福爾馬林藥水浸泡進行防腐處理。每次教學前,師生都會向遺體默哀一分鐘,以示向捐贈者為醫學研究做貢獻表示崇高敬意。漳州衛生職業學院還在醫學教學樓內設立了專門的紀念場所,每一位去世的遺體捐贈者,在紀念場所內都有一塊牌匾,上面有捐贈者生前生平事跡的介紹,牌匾下還擺放著捐贈者部分遺物。每年清明節,捐贈者的親屬可以前去瞻仰緬懷先人。
【現狀】
漳州遺體捐贈登記52人,9人已捐,多在薌城
漳州市紅十字會統計數據顯示,從2000年至今,全市自愿捐獻遺體登記在冊共52人,其中1人撤銷捐獻,目前已捐出9具遺體,均送到漳州衛生職業學院作為科研、教學用。
已捐出遺體的9人戶籍轄區分布為:薌城區6人、長泰縣2人、龍海1人。器官捐獻方面,從2001年至今,漳州市紅十字會登記在冊的共34人,此前多為角膜捐獻,只有今年的兩例是真正意義上的器官捐獻。其中,平和一例捐獻了全部器官,詔安一例捐獻了肝腎器官。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7月,廈門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自愿者目前已有710多位。截至今年11月26日,泉州市通過市紅十字會登記捐獻器官的有76人,成功捐獻8例;登記捐獻遺體的161人,成功捐獻8例。與廈泉相比,在遺體捐贈和器官捐贈方面,漳州的自愿者較少。
漳州市紅十字會一名工作人員分析,可能是受早期“入土為安”等傳統思想影響,才導致漳州遺體捐贈和器官捐獻人數偏少。“捐獻器官和遺體,是發揮余熱幫助他人和社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加入自愿捐獻的行列中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09募集現場,不少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積極參與。公益捐贈活動在東湖公園舉行 萬件冬衣暖童心
- 2014-12-087歲男童腦死亡家屬無償捐贈器官 挽救3腎臟病人
- 2014-11-27情系山區 大田縣為貧困山區孩子捐贈衣物10萬件
- 2014-11-25“捐贈過剩”凸顯獻愛心扎堆的“馬太效應”
- 2014-11-06東山縣供電公司:衣物捐贈活動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