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為社區居民量血壓。(通訊員 劉海英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李曉平)歷經半個月,足跡踏遍廈門邊界15個站。日前,本報發起“環行美麗廈門”活動,通過記者的視角,以融媒體報道形式,全方位展現美麗廈門的人文之美、生態之美、轉型之美,進行一次文明創建的“巡禮”。
作為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廈門不斷鞏固創建成果,健全完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長效機制。文明創建,機制先行。廈門通過完善領導機制,持續保持創建力度不減;推進創建常態化,促進創建水平持續提升和良好氛圍的形成。廈門把深化文明城市創建作為建設美麗廈門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抓住突出現象和傾向性問題,開展有的放矢工作;積極回應群眾關切,通過持續不斷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用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規范道德行為、樹立社會新風,廈門城市建設與市民素養有新進步。
廣泛開展道德實踐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夏天到冬天,從一杯可以仰頭灌下的涼開水,到一杯熱騰騰的熱飲,折射出的是廈門這座城市的文明和關愛。環衛工人是一座城市的“美容師”,市委文明辦聯合本報共同發起關愛環衛工人的“愛心飲水站”,上千家愛心企業積極參與,為環衛工人提供飲水便利。日前,這一行動升級到“冬季計劃”,跨越冷暖,一杯水傳遞著這座城市的溫度。當前,廈門已征集設置了上千個“愛心飲水站”,引導市民尊重環衛工人、維護環境衛生。
這是廈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載體。在全市普及教育中,除了樹立典型,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外,廈門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推動人人實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觀念形態向實踐形態轉化。“文明餐桌”行動推動節儉養德、文明餐桌、垃圾不落地等具體行為養成,在全市餐飲店張貼標語,評選239個示范點,引導就餐“不剩菜不剩飯”。同時,廈門從基層抓起,以社區為重點,開展群眾樂于參與的各類活動,推進文明家庭、文明單位、文明行業等基層群眾性創建活動,夯實基層基礎。從孩子抓起,在全國率先編制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教育指導綱要》,把20所學校建成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基地,深化做美德少年、寫家訓曬家規等道德實踐活動,推動核心價值觀在孩子心中扎根。
同時,廈門圍繞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廣泛開展節日民俗、經典誦讀、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大力宣傳普及傳統節日知識,大力倡導現代節日理念,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和諧鄰里節”已經連續舉辦八屆,得到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各社區開展“社區睦鄰卡”、“愛心平安鈴”、“四點半學校”等特色活動,廣大居民力所能及為鄰居做好事、做公益,營造了鄰里和睦、和諧共處的人際關系。通過各類活動,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實際、融入生活,做到潤物細無聲,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
從群眾關切點入手推進誠信制度建設
誠信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標志。近期,中央文明委正式下發的《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把“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作為中央文明委部署的重點工作,制定測評標準、加大考評權重。當前,廈門正進一步整合資源,力爭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市誠信信息共享平臺及信用信息數據庫,完善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
在推動誠信建設中,廈門從群眾的關切點入手,率先在政務、商務、司法等重點領域推進誠信建設。餐桌安全事關千家萬戶,廈門開發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對市場流通的10.38萬種食品實行全程追溯監管,銷售食品基本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全國治理餐桌污染現場會在廈召開推廣經驗。持續開展“誠實勞動、誠信經營”創建,引導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窗口行業、食品藥品企業常態化開展“誠敬做產品”主題教育活動。
“老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廈門建立聯合懲戒制度,與市中級法院、環保局、質監局、工商局簽署“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對“老賴”進行曝光、限高消費,廈航公司對失信被執行人攔截達650人次。結合改革試點,構建起統一的商事主體登記許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進行失信懲戒,近1.5萬戶商事主體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在組織機構代碼年審、財政資金招投標、銀行開戶貸款等方面受到限制。
同時,廈門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各種媒體和廈門文明網等平臺,利用“3·15”等時間節點,廣泛宣傳誠信理念,講好踐諾守信故事。將先進典型事跡制作成燈箱宣傳牌在步行街、公園等公共場所展出,讓誠信理念入腦入心。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設置誠信“紅黑榜”信息平臺,集中發布企業和個人工商信用、產品質量、納稅情況、債務償付情況等方面紅黑名單,實時更新,引導誠信經營。
志愿服務常態化志愿理念深入人心
志愿服務,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標桿;志愿者,是文明創建的生力軍。隨著廈門志愿者隊伍的不斷壯大,廈門以社區為重點,積極開創志愿服務新模式,努力助推志愿服務從“搞活動”向制度化、常態化的轉變,讓志愿者心有所獻,力有所使,情有所歸。如今,志愿服務之花已綻放鷺島每一個角落,志愿服務理念深入人心。
完善的規章制度是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有力保障。今年來,在整合、吸收、梳理的基礎上,市文明委先后制定出臺《廈門市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實施意見》和《實施意見任務分工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注冊登記、志愿培訓、需求對接、服務記錄、社工帶義工、黨(團)帶頭、星級認定等11項制度機制,規范志愿服務活動,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
每年春運期間,一個個“小紅帽”穿梭在火車站、汽車站候車大廳,攜老扶幼,為過往乘客端茶倒水,提供便利。這道流動的風景線,正是市青年志愿者協會連續18年開展的“青年志愿者與春運同行”志愿服務活動的場景。
依托項目建設,提升志愿者服務技能,使志愿服務更加專業。紅十字應急救護志愿服務隊、助殘志愿服務隊、文化科技志愿服務隊、醫療機構志愿服務隊紛紛進社區……組織企業、機關、學校、醫院及市志愿者聯合會、各協會各專業志愿服務隊下基層進社區,成為今年廈門志愿服務一大特色。
加強隊伍建設,是提高志愿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今年,廈門通過建立先培訓再上崗制度,有計劃、分階段地把志愿服務理念、志愿者權利義務及紀律、志愿服務基本技能等納入培訓,志愿者服務技能得到提升。僅今年,組織社區志愿者培訓170期,受訓人數12520人。志愿服務要常態化,陣地建設不可或缺。從2011年起,廈門普遍建立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335個社區中有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322個,基本實現社區全覆蓋。
立足城市定位深入倡導文明旅游
倡導綠色出行,提倡文明旅行。細心的游人不難發現,每逢周末,在廈門各個重要景點,都活躍著一支“小紅帽”,他們積極宣傳引導文明旅游,為游客提供各類咨詢等服務。他們是來自廈門的“廈門白鷺志愿聯盟”、“旅游志愿服務聯盟”、“光明志愿聯盟”、“三角梅志愿聯盟”等志愿服務隊,每周末他們都定期到車站、碼頭、機場、旅游景點開展文明勸導、維護公共秩序、宣傳旅游知識。
立足廈門國際旅游城市定位,廈門切實把文明出境游工作擺上重要位置,開展以“同倡文明旅游,共建美麗廈門”為主題的活動,開展文明旅游宣傳引導,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宣介文明旅游理念;常年在出入境辦證大廳、口岸、旅游集散中心、酒店、景區等處,設置公益廣告、懸掛標語標識,發放文明出境游宣傳材料。為提高導游的服務水平,廈門舉行導游服務技能大賽,把文明旅游宣傳納入導游員培訓、考核,貫穿行前教育、行中引導、行后總結等旅游行程始終。
以城帶鄉共建美麗鄉村
城鄉共同文明,是提高文明創建水平的有效途徑。廈門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從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居住質量入手,大力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水平。組織199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與157個行政村簽訂共建協議、常年開展活動,三年來幫扶資金540萬元。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農村有線廣播“村村響”實現三級聯播聯控,農家書屋在全市行政村實現全覆蓋并試點數字化工程。常態開展文化科技衛生法律“四下鄉”活動,引導村民追求科學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
美麗鄉村建設,從環境整治入手。廈門先后開展建設農村完整社區15個,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點34個,高速公路、鐵路等快線整治項目12個,抓好村莊房屋立面整治、污水處理等環境治理工作,形成鄉村宜居環境。截至2013年底,全市146個行政村獲省級以上生態村,14個鄉鎮通過國家級生態鎮考核驗收。
村民是鄉村建設的主體。為了變“讓我干”為“我要干”,廈門發動村民共同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形成共建共治、和諧和美的鄉風民風。廣泛開展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涌現出馬塘村、垵爐村等一批文明村鎮創建典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12泉州創全國文明城市中旬迎國考 將開啟集中整治
- 2014-12-11湖里環保分局以實際行動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4-12-11三等獎:創建文明城市系列篇
- 2014-12-11泉州創全國文明城市中旬迎國考 將開啟集中整治
- 2014-12-11漳州市將迎來全國文明城市總評“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