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群眾關切點入手推進誠信制度建設
誠信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標志。近期,中央文明委正式下發的《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把“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作為中央文明委部署的重點工作,制定測評標準、加大考評權重。當前,廈門正進一步整合資源,力爭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市誠信信息共享平臺及信用信息數據庫,完善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
在推動誠信建設中,廈門從群眾的關切點入手,率先在政務、商務、司法等重點領域推進誠信建設。餐桌安全事關千家萬戶,廈門開發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對市場流通的10.38萬種食品實行全程追溯監管,銷售食品基本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全國治理餐桌污染現場會在廈召開推廣經驗。持續開展“誠實勞動、誠信經營”創建,引導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窗口行業、食品藥品企業常態化開展“誠敬做產品”主題教育活動。
“老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廈門建立聯合懲戒制度,與市中級法院、環保局、質監局、工商局簽署“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對“老賴”進行曝光、限高消費,廈航公司對失信被執行人攔截達650人次。結合改革試點,構建起統一的商事主體登記許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進行失信懲戒,近1.5萬戶商事主體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在組織機構代碼年審、財政資金招投標、銀行開戶貸款等方面受到限制。
同時,廈門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各種媒體和廈門文明網等平臺,利用“3·15”等時間節點,廣泛宣傳誠信理念,講好踐諾守信故事。將先進典型事跡制作成燈箱宣傳牌在步行街、公園等公共場所展出,讓誠信理念入腦入心。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設置誠信“紅黑榜”信息平臺,集中發布企業和個人工商信用、產品質量、納稅情況、債務償付情況等方面紅黑名單,實時更新,引導誠信經營。
志愿服務常態化志愿理念深入人心
志愿服務,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標桿;志愿者,是文明創建的生力軍。隨著廈門志愿者隊伍的不斷壯大,廈門以社區為重點,積極開創志愿服務新模式,努力助推志愿服務從“搞活動”向制度化、常態化的轉變,讓志愿者心有所獻,力有所使,情有所歸。如今,志愿服務之花已綻放鷺島每一個角落,志愿服務理念深入人心。
完善的規章制度是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有力保障。今年來,在整合、吸收、梳理的基礎上,市文明委先后制定出臺《廈門市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實施意見》和《實施意見任務分工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注冊登記、志愿培訓、需求對接、服務記錄、社工帶義工、黨(團)帶頭、星級認定等11項制度機制,規范志愿服務活動,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
每年春運期間,一個個“小紅帽”穿梭在火車站、汽車站候車大廳,攜老扶幼,為過往乘客端茶倒水,提供便利。這道流動的風景線,正是市青年志愿者協會連續18年開展的“青年志愿者與春運同行”志愿服務活動的場景。
依托項目建設,提升志愿者服務技能,使志愿服務更加專業。紅十字應急救護志愿服務隊、助殘志愿服務隊、文化科技志愿服務隊、醫療機構志愿服務隊紛紛進社區……組織企業、機關、學校、醫院及市志愿者聯合會、各協會各專業志愿服務隊下基層進社區,成為今年廈門志愿服務一大特色。
加強隊伍建設,是提高志愿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今年,廈門通過建立先培訓再上崗制度,有計劃、分階段地把志愿服務理念、志愿者權利義務及紀律、志愿服務基本技能等納入培訓,志愿者服務技能得到提升。僅今年,組織社區志愿者培訓170期,受訓人數12520人。志愿服務要常態化,陣地建設不可或缺。從2011年起,廈門普遍建立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335個社區中有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322個,基本實現社區全覆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12泉州創全國文明城市中旬迎國考 將開啟集中整治
- 2014-12-11湖里環保分局以實際行動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4-12-11三等獎:創建文明城市系列篇
- 2014-12-11泉州創全國文明城市中旬迎國考 將開啟集中整治
- 2014-12-11漳州市將迎來全國文明城市總評“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