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篇:生態林業,萬畝竹山出效益
有了更好的生活環境,還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更高的生活品質,才能讓搬遷戶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
小溪村有林地18000畝,人均17.4畝,其中毛竹山11800畝,人均11.4畝。但耕地僅1260畝,人均只有一畝地多點。上世紀七十年代鬧糧荒時,村里有500多人被迫搬到了外鄉鎮謀生。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進,猶如一陣號角吹醒了小溪村沉寂已久的萬畝竹山。全村所有的竹山以組為單位,全部實現第二次均山制,達到人人均山、戶戶有山,林改率達100%,群眾滿意率100%。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小溪林農吃上定心丸,林區和諧穩定,林農管山積極性空前高漲,林農在竹山上投入得到了成倍的回報。
過去小溪村交通不便,竹山處于粗放經營,筍、竹靠肩挑人扛下山,效益不明顯。變粗放型經營為集約型經營,是近年來小溪村竹山產生效益的關鍵。該村9個村民小組已全部開通竹山機耕道,輻射竹山面積1萬多畝,不僅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運輸成本,而且使大量過去無法運下山的資源轉變為商品。過去農村公路硬化一般是3.5米寬,眼界開闊的小溪村人早在2004年修建通往老村部的公路時,特意拓寬至4.5米。該村還加大竹山投入,對竹山實行科學管護,小溪村成為全縣科學育竹示范村和全縣科普示范村。
小溪村人有做筍干的傳統獨特工藝,家家戶戶都有筍干加工作坊。產自小溪村的白筍干、黑筍干、咸筍干,色、狀、味皆好,是遠近聞名的特色農副產品。每年村民利用本村資源加工筍干一百多噸,村里的筍原料不夠,很多村民就到附近鄉鎮承包竹山加工筍干,進行小溪筍干的品牌輸出、技術輸出。
去年,村里成立了毛竹專業合作社,引導廣大村民抱團闖市場??恐駱I經濟,小溪村幾乎家家戶戶蓋起新房,購置全套家電,有的甚至開起小車。青山常綠,就有滾滾財源。嘗到了甜頭的村民,更加自覺地保護生態,積極采取毛竹山科學管育措施,走上一條產業增收與保護生態良性互動的發展之路。去年小溪村民人均收入9218元(超過全縣平均水平427元),其中從林業經濟中獲利占到三分之二多,村民每年筍竹收入近500萬元。
由于來村里收購毛竹、筍干的外地客商很多,小溪新村冒出了3家旅館,旅館的硬件甚至超過了集鎮旅館。村民吳德松辦起了健美賓館,客房按高標準裝修,服務員根據星級賓館要求培訓。他說:“如今建了新村,大家從山里搬到山外,筍干交易方便多了。越來越多人進村收購土特產,辦賓館有奔頭?!?/p>
到保護生態的巨大效益,小溪村自我加壓,繼去年被省環保廳授予第五批“福建省生態村”稱號,被省林學會、省水土保持學會、省海峽非營利組織研究院聯合授予“關愛自然 保護生態”榮譽后,去年7月,小溪村開始申報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村。在小溪村人看來,這是一個更大的“緊箍咒”,亦是更大的發展助推器。小溪村嚴格按照國家級生態文明村的標準和規劃,精心編制了《小溪村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村實施方案》,修訂了《小溪村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圍繞生態保護與建設、生態農林業、生態人居、水土保持與水源地保護、環境綠化與美化等工程,發動群眾,精心組織,認真抓好各項創建工作的落實。今年5月,順利通過了創建國家級生態村的專家評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5美麗鄉村更應美在文化
- 2014-11-21上杭縣召開美麗鄉村建設流動現場推進會
- 2014-11-19永春縣供電公司:為 “美麗鄉村” 建設添增光彩
- 2014-11-03儒州村“美麗鄉村”建設:不換面子改里子
- 2014-10-24閩清縣開展志愿者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