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州村“美麗鄉村”建設:不換面子改里子
光澤儒州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一個原生態古村落,尊重民意,留住鄉愁——
東南網11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邱盛林 何朝暉)站在光澤縣寨里鎮儒州村部所在地,鄧家嶺自然村就在對面高高的山上。1日,儒州村支書何紹林自豪地告訴筆者,“10月9日,3.5米寬的水泥路終于通到了鄧家嶺,5個村民小組的群眾就能和山下的村民一樣,共享‘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p>
尊重民意民俗
儒州村,山坊溪、官橋溪在這里交匯,光澤北面兩條出省公路在這里分道,加上沿溪田園風光旖旎,四面青山環繞,2012年光澤縣把這里定為“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
當時,寨里鎮和儒州村的領導班子都感到“壓力山大”。建設“美麗鄉村”雖有政策扶持、部門助力,但全村有12個村民小組、1186人,一年村財收入不過12萬元,“美麗鄉村”該怎么規劃呢?
當然得尊重民意、尊重自然、尊重民俗。于是,村干部分頭走進家家戶戶征求意見。
“我們的木屋都是祖祖輩輩傳下的老宅,住在里面有‘根’的感覺。我們不想建新房,也不想搬走?!痹谡髑笮麓逡巹澮庖姇r,溪東村民小組不少村民這樣提出。村里尊重他們的想法。因此,這個組36戶人家只有7戶蓋了混磚房,其余29戶仍住著上世紀80年代初建的老式木屋,活脫脫一個原生態古村落樣板。村民蔡水明說,不是沒錢蓋不起,而是老木屋上有天下有地,中間還有好空氣。室內略加裝修、加個衛生間,遠比新蓋的小洋樓耐看好住。
最后村里形成了“大村(村部所在地)完善功能、小村(自然村)做強特色、遠村(偏遠自然村)人退路進”的建設規劃。“現在是信息時代,不少村民都懂得提議說,村里的新規劃要做到既保得住特色和產業,又留得住傳統和鄉愁,還要不斷完善綜合服務設施。”何紹林說道。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10-29鄉村學校少年宮圖書采購簽約及贈書儀式在文博會舉行
- 2014-10-24閩清縣開展志愿者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服務活動
- 2014-10-22晉江市“百僑幫百村·共建美麗鄉村”活動取得成效
- 2014-10-22南平市檢察機關服務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在順昌召開
- 2014-10-22福州設專項資金 投入1.38億元獎勵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