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網站消息,11月22日至23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在上海聯合召開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場經驗交流會。會議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認真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加強網絡教育主陣地、主平臺、主渠道建設,創新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開創網絡育人新局面。(11月22日中國新聞網)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網民數量的增多,學生網民成為互聯網的一大主體。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是人格定位和思想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需要搭建一個文明的網絡空間,讓優秀的文化思想去引領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確保學生不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侵蝕。中央網信辦和教育部在上海共同召開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場經驗交流會,就是著眼于學生網絡教育的發展方向,通過研究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有效舉措,提高學生網絡教育水平,開創學生網絡育人的新局面。
開展網絡教育,不僅是大學的任務,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現在的孩子,從幼兒開始就受到網絡的影響,接受網絡教育,造成一些孩子長大后總離不開手機和APP游戲。尤其是一些家長,把給孩子玩手機、電腦游戲作為獎勵的一種手段,這是人為地制造“小手機迷”“小網絡迷”,嚴重地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由于學生過早地接觸網絡信息,導致從網絡中獲得的信息遠比課堂授課中獲得的信息點要多得多。這些,都會造成一些學生上課時無心聽講,對正常的課堂教育產生厭煩情緒,就會應付地完成家庭作業,對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學業水平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適應對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網絡空間環境,改變學生教育的模式,無疑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重大任務。
凈化網絡空間,維護網絡法治,把網絡建成教書育人的良好環境,這是全社會的共同愿望。面對信息時代發展中出現的不良網絡環境,我們應該積極去面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去應付。如果我們僅是通過禁止的方式來教育學生,是不符合網絡時代發展現實的。有的學校和家長擔心孩子接觸不良網絡信息的侵害,就禁止孩子接觸網絡,不讓孩子使用手機,很顯然,這是與歷史發展趨勢背道而馳,與孩子成長需求逆流而上的,這樣傳統落后的堵塞意識必須立即革新。作為學校和家長,必須主動適應變化的社會,用正確的思想去迎接網絡育人的新時代。一味地用“堵”和“禁”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唯有采取疏堵并舉,既要提高網絡空間法治化水平,又要嚴格教育孩子正常辨別是非,引導孩子樹立好良好的思想維模式和正確的人生態度,才是解決網絡育人問題的根本方法。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維護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應成為網絡育人的根本導向。就如在中國烏鎮召開世界首屆互聯網大會上,中國提出九點倡議,其中有兩條就與教育有關,“廣泛傳播正能量、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這些,都是推動網絡空間法治化的根本要義所在。當前,作為育人的學校,應該也是必須要做的,就是要發揮網絡教育優勢,讓青少年在良好的網絡空間里快樂地暢游,在網絡空間里享受到更多更好更有效更快捷的教育共享資源,學會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世界、解讀世界、認清世界、開創世界,這也要成為全社會、全人類的共識。因此,無論是網站運營商,還是學校和家長,都要堅持與不良的網絡空間作持久的斗爭。尤其是擔負教育任務的網站運營商,要遵循網絡誠信經營和社會道德建設標準,把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為網站運營的基本宗旨,把提高社會文明效益作為網站運營的第一要務,不能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賺取點擊量而去傳播不健康的信息,不能把犧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作為網站經營的代價。因此,我們就要建立起正能量網絡育人陣地,才能趕跑“網絡病毒”的侵害。
在信息化革命超速發展的時代,用良好的法治環境搭建起網絡教育主陣地、主平臺、主渠道,瞄準“推動網絡育人”的正確發展方向,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對青年學生實施良好教育的共同意識,更是國家對青年成長過程的擔當。 (林志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5世界互聯網大會唱響中國聲音
- 2014-11-25互聯網時代更需每個人都做正能量參與者
- 2014-08-20習近平:強化互聯網思維 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 2014-07-23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信部、公安部聯合行動打擊網上造謠傳謠行為
- 2014-02-18互聯網企業“訴訟狂歡”何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