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清脆的手機提示音,家住海泊河社區的周惠香老人樂呵呵地捧起手機,開始查閱街道發來的文化活動信息。為了讓居民更方便地了解街道政策和活動,今年鎮江路街道辦事處建立了首個關于街道文化方面的“鎮江路街道文化站”微信公眾平臺。現在,這個平臺已經成了社區居民特別是社區老年人發動創城活動的一個新陣地。(11月21日青島晚報)
建設好“鎮江路街道文化站”微信公眾平臺,這個工作做得好,一方面,這是創城活動適應時代需求,是文明創新;一方面,這是適應現在群眾需求,做到了群眾心坎上,筆者認為,“微信文化”必然鑄造“創城”大文明。
從報道中,我們不難拿發現,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對現代文明的渴望,這是文明創建的豐厚土壤,重要我們工作創新,只要我們抓住時代文明的牛鼻子,就一定能夠讓群眾共享文明創建的成果,共鑄文明建設的大業。
街道辦副主任楊毅介紹,走訪的時候發現不少老年人都有智能手機,有的是孩子給配置的,有的是子女淘汰下來的,可老人除了打電話,并不會用。街道就辦起了微信大課堂,手把手教大家把手機利用起來。有的老人不會拼音打字,課堂從“a、o、e”教起。從那時起,周惠香有了一個和街道溝通的新窗口,漸漸的,鄰居、朋友之間的微信圈建了起來,這個過程是傳遞文明的過程,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質的過程,是打造文明氛圍的過程,微信文化不微,可以鑄造“創城”大文明。
新溝通渠道讓街道和居民的距離拉近,有新搬來的住戶不了解社區健身場所,發微信給文化站,文化站馬上整理出圖文并茂的街道健身區域專題推送給大家,有居民希望有秋冬養生保健講座,一發微信,街道就跑去聯系。微信文化拉近了距離,濃厚了文化氛圍,塑造了現代文明鏈條,微信文化正悄然成為社區文明的基本元素,鑄造正能量,傳遞正能量。
筆者認為,我們的文明城市創建應該好好的利用這種微信文化,因為這個微信文化讓文化與文明微到了群眾的心坎上,讓文化與文明在微中積累凝聚升華,鑄造城市大文明。我們的各類城市文明創建,我們的縣級城市文明創建不妨用用這個“微信文化”平臺,別看他微,可作用不微,能量不微。(明涵)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07文明創建需要較真的“啄木鳥”
- 2014-11-07縣級文明創建須突出特色展現風采
- 2014-10-29永定縣國家稅務局:文明創建融入人文關懷
- 2014-10-29依托縣區力量 推進文明創建
- 2014-10-29縣域文明創建要跳出"縣域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