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文明創建工作不僅要打攻堅戰,還要打持久戰,更要與時俱進。因此,文明創建過程中在借鑒以往經驗的同時,一定要有創新思維。如果還停留在過去的思維上,就會重走老路,無法做出更突出的成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雖主要應用于經濟等領域,但文明創建也需要類似的創新思維,也需要在文明創建領域遵循“新常態”。創建,一個“創”字,一個“建”字,這就告訴我們,“創”既有“建立”的意思,更有“創新”和“創造”的意思。遵循“新常態”,創新工作的路才能越走越寬。
當然,過去的工作經驗和思路,很多是經得起科學和實踐考驗的,都要給予保留并繼續貫徹執行。例如在組織領導方面,要抓住關鍵,大膽探索,遵循“一把手”抓兩手、“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思路,這就為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建立了堅強有力的保證機制。再比如,在思想建設方面,聯系實際,勇于創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樹立強大的精神支柱。另外,在在創建活動的載體上,要勤于思考,虛功實做,精心設計抓手,吸引群眾廣泛參與,為深化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奠定深厚的群眾基礎。同時,在硬件建設上,要高瞻遠矚,敢為人先,舍得投入,爭創一流,為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提供重要的物質條件,等等。
有了以上這些,并不是說文明創建工作就條件具備,甚至高枕無憂了;在工作方法上一定要與時俱進,創新思維。劉云山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工作會議上強調,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是宣傳思想戰線的重要政治任務。那么,如何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去,就是文明創建工作面臨的一大課題。所以,要在善于總結經驗,精于管理,硬化、量化各項創建指標的同時,為深化文明創立建立一套科學、規范、有效的運行機制,并與依法治國的方略有效地結合起來,顯得至關重要,也是文明創建工作用要法治來衡量的具體體現。
文明城市創建,需要法治和德治相合力,這也是一種創新。要重視普法教育,尤其是縣域普法教育工作,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做好統籌規劃,整體設計,形成結構均衡合理的創建格局。要把社會影響大、普惠性高、群眾需求強烈的項目作為著力點,使文明城市創建成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普法教育的同時,還要文明執法。治理城市的臟亂差,就需要創新思維,要探索一套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最重要的就是摒棄以前的簡單,甚至粗暴執法的方式,而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更要依法辦事。城市管理部門要積極地向廣大市民征集急需解決的問題,固定一定期限落實幾件實實在在的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07文明創建需要較真的“啄木鳥”
- 2014-11-07縣級文明創建須突出特色展現風采
- 2014-10-29永定縣國家稅務局:文明創建融入人文關懷
- 2014-10-29依托縣區力量 推進文明創建
- 2014-10-29縣域文明創建要跳出"縣域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