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南京全市教育系統(tǒng)《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使用培訓會召開,明確該讀本將作為南京市中小學必修性地方課程。12月1日至13日,全市小學五年級、初二和高二的學生將接受4課時的相關(guān)專史教育。(11月20日《京華時報》)
在國家將12月13日設(shè)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下,將“大屠殺史”設(shè)為南京中小學的必修課,無疑是一種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教育舉措。不少網(wǎng)友在網(wǎng)絡上表達出“堅決支持”的心聲,為何?因為77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罄竹難書的大屠殺,讓中國30多萬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遇難,這場國人之痛、民族之災,永遠無法抹去。
要讓中華民族遭受到的那場最慘重的民族記憶,不從一代又一代國人心中抹去,設(shè)立“國家公祭日”,每年都對當年被侵華日軍殺害的死難者予以公祭和慰藉,是路徑之一;將“大屠殺史”設(shè)為南京中小學的必修課,教育孩子們不忘歷史,警示孩子們“有國才有家,國強家不貧”,銘記苦難歷史,落后就要挨打,也是有效的路徑之一。
現(xiàn)在,孩子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在歷史教科書中,南京大屠殺只有寥寥數(shù)筆,孩子們了解這段歷史時,會覺得不夠“解渴”,這無疑是我們在歷史教育方面的遺憾。在日本教育界重視他們的古代史,淡化他們的近代史,模糊他們的侵略史實之時,我們的教育界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加大大屠殺史實教育的比重,給日本錯誤的史實教育以有力的回擊。
在大屠殺專史教育方面,以色列似乎走在了我們前面。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亞德韋希姆大屠殺紀念館建于1953年,是為紀念在二戰(zhàn)中被德國納粹殺害的約600萬名猶太人修建的。在以色列,兒童在6至16歲之間都要通過讀物、教科書等形式接受大屠殺的史實教育,而亞德韋希姆大屠殺紀念館,則成了學校開展大屠殺專史教育的另一課堂,很多學生平時還會自發(fā)去參觀。
對中小學生進行大屠殺專史教育,除了能讓他們銘記恥辱、自強不息外,還能提升孩子們的民族精神、增強孩子們的民族凝聚力,同時也是可貴的生命教育,使之懂得活著的不易和當今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故有專家建議,在南京市公祭讀本的基礎(chǔ)上,組織專家與教師共同編撰全國統(tǒng)一的專史讀本,并將其納入到全國中小學的教育課程中。這無疑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何勇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5怎樣文明乘坐公共汽車
- 2014-11-25怎樣文明騎車?
- 2014-11-24石獅文明市民宣講走進第四實小
- 2014-11-24馬尾區(qū)“文明餐桌行動”再發(fā)力
- 2014-11-24泉港區(qū):“傳播科學家教 弘揚家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