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黃岡籍90后大學生駱群曙,每天打五六份工,換來1600元月收入,然而他每天自己啃饅頭,先后將上萬元款項資助給了家鄉的41名貧困學生。如今,公益不止,善舉繼續。(楚天金報)
古語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是90后大學生駱群曙卻給我們演繹了不一樣的正能量。仍然在讀書的他,本來沒有資金來資助他人,可他卻省吃儉用,并且每天打五六份工,用辛苦掙來的錢資助40余名學生,是什么支撐了這樣一位年輕人去做“反常規”的舉動呢?我想除了家庭與教育的熏陶,更是血液里那種善良和高尚的德行使然。
大學時代,乃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剛剛脫離了高考的壓力的學子們往往會選擇“放松一下”,到了大學盡可能給自己更多時間交友、娛樂、運動,或是談戀愛,可是我們看到的90后大學生駱群曙幾乎沒給自己一點閑暇時間,除了上課、刻苦的讀書,其余時間都是用來打工掙錢——捐助給家鄉的貧困學生。這是新時代的好人精神,這是社會的榜樣。
駱群曙的勤儉精神打破了人們腦海中對于“公益”的概念,人們都以為公益都只會是富人的事情,可是一個“窮書生”卻能將公益重新定義,不得不令人為之點贊。他的行為引來媒體和很多社會目光的關注,有人以為他是“作秀”,可是面對這些言論,他卻堅持自己的行為,這也給他的同學們樹立了榜樣,大家都覺得“不好意思落后”,這正是公益所帶來的另一層正能量。
駱群曙的正能量也給我們很多啟示,公益沒有邊界,公益不僅僅屬于富人和“有點閑錢”的人,只要你一顆公益的熱心,只要你樂于助人,公益無處不在。對于當代的大學生也是如此,大學時代課程相對輕松,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幫助他人,同時也給自己的人生以磨練。
好人是道德力量的傳遞者,是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我們應該共同努力讓更多如駱群曙這樣的好人、好學生成為我們社會的榜樣,成為公益事業的踐行者。(張暮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5怎樣文明乘坐公共汽車
- 2014-11-25怎樣文明騎車?
- 2014-11-24石獅文明市民宣講走進第四實小
- 2014-11-24馬尾區“文明餐桌行動”再發力
- 2014-11-24泉港區:“傳播科學家教 弘揚家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