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從孩提時就日日被老師、家長耳提面命。因為說謊,不誠實,那可是壞孩子的標簽。但即便被教育的幾十年,能否誠實做人依然是個大問題。因何?是圓滑世故,還是利益使然?是聰明絕頂,還是世事需要?誠實,作為一種人格品質,在價值觀混淆,是非觀顛倒中,被擠在一個狹窄的角落,被一些人忘卻、擯棄。
守信,古人有許多詮釋。“言必信,行必果。”“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以信義行天下的晉商,更是我們后人學習的榜樣。匯通天下靠什么?靠為人做事的誠信,一諾千金的分量,靠行必有果的信念,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執著。為商尚且如此,為人更應如此。 俗話說,大丈夫吐個唾沫就是釘子。說得到就說,擲地有聲,做不到就不說,惜墨如金。信,看似是對別人的尊重和負責,從結果來看,卻是自身人格的尊嚴。獨立的人格形象就是在一件件小事中樹立起來,慢慢地積攢起來人氣和威信。
從古到今,誠實守信受益,背信棄義遭人唾棄的事例比比皆是。且不論誠信會帶給我們什么,就從一個人的品格修養來看,就應當頂天立地,堂堂正正,坦坦蕩蕩。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其實不難,難的是有人耍花招,玩心眼,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可以遮人耳目,無利不起早,這樣做,無非是利益驅使。所謂利益,有時不過是些蠅頭小利,但失去的卻是做人的尊嚴,受人尊重的機會。目下社會中,有種不良的風氣,就是讓老實人吃虧。這情形往往助長了不老實人的氣焰,讓不誠實的人占了便宜,得了實惠。無形中,就侵害了老實人的利益,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有些人就學的奸猾,不再老老實實,不再把持誠信做人的底線。
在這點上,做人實誠應大力弘揚,不能成為吃虧的代名詞。另一方面,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的原則,講究做事的規則意識,讓鉆營者無縫可鉆,無利可圖,才能斷了他們的念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公眾的思想,用每個人的誠信、敬業、正直、公平……塑造社會整體的品質,形成邪不壓正的氛圍,形成坦誠真摯的時代風格。
說一句謊話,似乎無關大局,但為了這個謊,也許需要一大堆謊話去圓,這個過程的糾結和痛苦,帶給自己的恐怕不會是享受和幸福。當一個人不誠信,那他的日子有可能被糾結和陰暗所籠罩,談何幸福和坦然?大到一個社會,若不誠信,就是虛偽和無恥當道,何談秩序和公正?因此,塑造誠信的品質,人人有責,每個人意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看中自身尊嚴和在社會中的信譽度,那么,社會必然形成整體的誠信品質,這種品質如同空氣,必將感染和推動我們社會的發展進步。(周俊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7“無人售賣不差錢” 福州友蘭苑小區誠信早餐攤投幣自愿
- 2014-10-24泉港區檢察院打造廉潔誠信政商環境
- 2014-10-20深入一線開展調研 晉安區推進誠信建設工作
- 2014-10-17用“誠信驛站”營造社會誠信氛圍
- 2014-10-17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要敢于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