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創造的。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新華社10月13日電 )
中華民族悠久的發展歷史證明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在漫漫歷史長河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作為民族的載體,我們在探索中國發展、民族復興、國家繁榮、國力強盛的前進道路中,都深受著中華文明和歷史經驗的影響,才能夠走這樣一條充滿光明、希望的成長之路,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宏偉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銘記國家歷史,通過學習和思考,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認真積極的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從史冊記載和經典典故中吸取中國政治史上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譬如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和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在國家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轉折時期,要結合中國當今發展狀況,秉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念,尋找出新的發展動力和源泉,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新型模式,助推國家社會整體的進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學習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所以,我們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的同時,更應該追根溯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去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益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容,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繼承和發揚,提供不竭的爆發力,實現傳統文化內涵促進國家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偉大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有中國精神,而中國精神必須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下,積極深入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世界,把長期以來我們民族形成的積極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繼承和弘揚起來。社會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出剛柔相濟、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鼓舞起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的勇氣,在生產生活中體現出一種高水平的服務、高度的責任,將任務踐行落實到實處,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重要元素,助推國家各項事業的繁榮發展。
中華文明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法制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寶貴財富。我們在尋求國家社會的發展,從中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文化知識和精神內核。特別是新時期中國的發展,中華文明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成為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文化力量,大大助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步伐和進程,更加值得我們去繼承、借鑒、學習、發揚。(黃卓)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17常“考”文明創建“試題”
- 2014-10-17“文明出行”首先學會“換位思考”
- 2014-10-14習近平:對中華文明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 2014-10-14手拉手,文明路上一起走
- 2014-10-13上杭:116戶家庭被評為縣級“五好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