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新聞網10月12日訊(記者 傅曉君 實習生 張雯婧)“家里正好有一個九成新的電飯煲用不著,我就把它帶過來了,現在社區有了‘愛心小屋’,閑置物品可以拿到這里,留給需要的人。”9日上午,在新羅區中城街道鳳凰社區辦公樓里的“愛心小屋”,記者遇到了社區居民連國利。
連國利提到的“愛心小屋”,是今年8月22日鳳凰社區正式創建的服務社區居民的新載體,也是對如何更好地促進居民互幫互助、相互傳遞愛心的一種探索。“愛心小屋”的誕生,讓溫情在社區居民間流淌開來!
創建想法源于不同家庭的生活境遇
因殘疾、大病、突發事故等,他們疲于生計,但其中很多人又游離于低保政策之外。像這樣的低保邊緣戶可以說每個社區都有,光靠過年過節送些日用品只能解其一時之難。那么,怎樣才能讓他們在平常就獲得幫助?這是鳳凰社區黨支部書記廖曉芬一直思考的問題。
今年3月,廖曉芬在一次走訪中了解到,居民張女士的愛人早年去世,她和女兒相依為命,家里經濟狀況不好。為供女兒上大學,張女士四處借錢,家中至今還在燒煤炭,很多舊東西她都不舍得扔。
這讓廖曉芬陷入深思:現在很多人搬家時喜歡換家電,一些舊家電功能完好,卻被閑置或丟棄。與此同時,有些人卻買不起。募集舊物給需要的人,同時又讓捐物者有做好事的自豪感,這不是很好嗎? 最終,她萌生了創建“愛心小屋”的想法。
捐出舊物、志愿服務均可積分
“物品名稱:電飯煲;分值:15分;捐贈人:張碧珍”“物品名稱:沙發;分值:20分;捐贈人:邱笑萍”……在“愛心小屋”,記者看到電飯煲、電視機、電磁爐、餐具等各種舊物被整齊地擺放在貨架上,每個物品的信息一目了然。
據了解,“愛心小屋”接受居民捐贈的舊物必須有使用價值,且達到七成新以上,所捐物品經估價后按“10元1分”折算成不同積分。居民每捐一件物品,就由“愛心小屋”工作人員記入“愛心積分”登記本。居民還可通過參加社區志愿服務換取“愛心積分”,每服務1小時可換取1分。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捐贈者可用其換取所需物品。
此外,鳳凰社區還向社會各界募集資金、生活用品。
讓困難群眾得到有尊嚴的幫助
“當然,傷殘、因病返貧、智障、失業、孤寡老人、特困戶等困難群體是‘愛心小屋’的最大受益者。”鳳凰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鄧錦斌告訴記者,“與此同時,我們倡導每位困難群眾在得到熱心居民幫助的同時,積極參與社區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活動。”
據介紹,經自行申請、入戶調查、社區黨員代表大會和居民代表大會評議、公示,目前鳳凰社區已有12戶困難群眾被確定為受助對象。受助對象每年評定一次。該社區以“愛心小屋”為載體,確定這些受助對象享受相對固定(每戶每月100元標準,即10個積分)的生活幫助,他們在享受幫助的同時也避免了與幫助者面對面的尷尬。
激發居民幫助他人的熱情
鳳凰社區居民邱躍斌在鳳凰新村開了一家小賣部,他經常幫助社區居住的空巢老人,此外,遇到鄰居家燈泡壞了、水龍頭漏水等,他也會盡力幫忙。
“愛心小屋”創建后,邱躍斌用志愿服務累積的5個積分,換了一桶食用油。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其實幫助鄰居是應該的,但是社區建立的新模式,讓大家更有熱情做好事。
據悉,為讓弱勢群體得到更便捷和貼心的服務,目前,鳳凰社區已將“愛心小屋”的外延擴大到周邊8家信譽較好的商鋪,“愛心小屋”的積分可換取這些商鋪的物品和服務。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10十多名乘客沒坐上末班車 公交公司緊急調派愛心班次
- 2014-10-09慈善助學愛心敬老 兩岸義工幫寒門學子完成求學夢
- 2014-10-09陳建平:身殘志堅鍛造“愛心船”
- 2014-10-02龍海義工愛心超市正式“營業” 征集愛心物品
- 2014-10-01海滄獻血屋今日正式投用 歡迎廣大市民獻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