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神似,但求有心,讓你愛的老師變身卡通萌物!今年過節做臉萌,感覺自己萌萌噠。”臨近教師節,北師大校園里一款“萌系”海報悄然走紅,而海報上出現的各色卡通人像,正是在三尺講臺上談笑風生的大學任課教師。如今的90后,為老師慶教師節送祝福新奇點子頻出,今年教師節有新主張:不僅追科技,更要拼創意。(9月9日 《北京青年報》)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今天是我國第30個教師節,祝福親愛的老師們,節日快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于父”。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這樣的節日,盡管慶祝時間有所差異,但是我想其表達對教師的敬意、紀念與祝福的本質是一致的。
對教師節這個年度“常規”節日,“老壇酸菜”當然不錯,但若是能夠加點新“佐料”,味道或許會更佳。追科技拼創意為教師做臉萌卡通形象,這是北師大為教師節添加的佐料,“改頭換面”的教師果真是萌萌噠,這不僅引起師生共鳴,而且也引起社會關注,成為教師節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雖說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但是在某些與時俱進的事物上,學生也可以成為教師的老師,不是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表達的方式方法上,筆者認為學生完全可以在“一個中心”(感恩教師)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老三樣(鮮花、吃飯、晚會)“高大上”的做法,運用移動互聯網思維頭腦風暴,想出一些教師歡喜學生可操作接地氣的“招式”,讓教師節過得更有意義、更精彩,而不是流于形式,或作為可有可無的點綴。
說到移動互聯網思維,教師節為何不可以“拿來主義”呢?所謂的“粉絲經濟”,教師的臉萌卡通形象不就是贏得“粉絲”(學生),提高“用戶”粘度的一個重要渠道么?君不見談笑風生的教師的課堂往往都是氣氛熱烈、座無虛席嗎,教師愛講,學生愛聽?而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節日當中,理所當然需要“一切以用戶(教師)為中心”,因為他們是才學生們祝福、社會尊重與肯定的對象,在全社會要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為教育事業凝聚能量。此外,大學貴在“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范疇內,教師們要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成長成才成功),在授課、實驗當中將這種文化基因不斷傳承。
放下沉重的世俗,浸泡文明馨香,還原教師節的風清氣正,教師節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萌萌噠的驚喜。(吳東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11師道與情懷不死 思想與希望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