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到了,不少家長又在為給老師送什么、送多少而糾結。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在孩子教育上舍得投入,這固然是好的。但筆者認為,妄圖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走捷徑,通過送禮培養孩子的辦法值得懷疑,教師節送禮豈能“送”出好學生?
教師節送禮,會讓孩子心靈“蒙塵”、品德受損,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起蒙、引領作用,其一言一行都在孩子注視之下,都對孩子有著深遠影響。孩子將形成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父母和老師是重要的人生導師。家長給老師送禮,老師“笑納”和“關照”,會給孩子留下送禮“有效”的印象,使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發生扭曲。他們會一步一步觀察、接受到模仿這種行為方式,長大以后把“請客送禮”視為行事標桿,信奉金錢至上,投機取巧、陷入世俗功利化的旋窩之中。
家長送禮換來的“特殊照顧”,未必對孩子成長有利。家長給老師送禮,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從老師那里得到“特殊照顧”和“重點培養”,比如,排座位時安排靠前的位置,選班干部時謀個“官職”,課堂上多給一些提問的機會,平時里對孩子嚴加管教。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對一些孩子而言,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的“特殊關照”,把老師的“關照”當作放縱自己的“資本”,“恃寵而驕”、有恃無恐,上課也不認真聽講了、作業也不按時完成了,學習成績不升反降。對一些教師而言,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有的教師被禮品裹挾,不敢嚴肅地批評、嚴格地管理;在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過失也不敢直言相告、坦誠交流,生怕“直言孩子過失,會惹來家長對老師‘管教不力’的指責”,從而“只說好、不說壞”,對孩子的錯誤遮遮掩掩、諱莫如深。出現上述情況,并非沒有可能。
有人說:“家庭是最好的課堂,父母是最好的老師。”促進孩子成長成材,“教師節送禮”是歪門邪道,家長自身的言傳身教才是正當途徑。如果家長不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強烈的求知欲望,錘煉勤奮好學、攻堅克難的毅力,甚至家長本人沒有健康的生活情趣、缺乏優良的工作作風,即使給老師送禮再多再貴重又有什么作用?再好的學校教育,也會被不良的家庭環境所抵消。
教師節設立的本意是為了弘揚尊師重教的傳統,而不是為了給家長提供送禮的機會。教師節送禮“送”不出好學生,奉勸家長三思而后行,切莫把世俗的觀念帶到學校、以不良的風氣影響孩子,還孩子一個童真,還學校一方凈土,還教育一片藍天。 (常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15福州通報5起違規案例 福清實驗高中校長公款送禮
- 2014-02-27“送禮風銳減”說明什么
- 2014-02-27讓拜年送禮遠離腐敗
- 2014-01-16警惕“送禮神器”與規定玩“躲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