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我國第30個教師節。不少人注意到,如今人們口中的“老師”,已不再是“三人行,必有我師”里的那個老師了。一名叫“雪山風光”的網友,通過中國政府網“我向總理說句話”欄目建議:規范使用“老師”稱呼,擔心亂用“老師”稱呼會毀掉教師職業尊嚴。對此,包括部分教育界人士在內,很多人表示贊同。(9月9日《成都商報》)
國人自古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一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更是道出了人們對“師道”極盡尊崇的情愫。不可否認,在當前教育公平未得到充分保證、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校園丑聞時有發生等等不利語境下,老師的口碑自然大受影響。對此,不妨借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不作死就不會死”,其實真正毀掉“老師”這個教師職業尊稱的,不是別人,而是那些混跡在教師隊伍中已然失去師德底線的“南郭先生”們。由此,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思量“老師”這個社會角色的本義,合乎時宜,大有必要,很是迫切。
那些持“老師稱呼濫用論”者,無非是出于兩種擔憂:一是在某些場合被“濫用”,“老師”被褻瀆;二是“泛化濫用”后,從業教師自豪感會下降。老實說,現實中確有一些“老師”稱呼欠妥之處,但若將其上升到“褻瀆”、“沖擊自豪感”的高度,則未免有“精神潔癖”的嫌疑。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人們把很多不是老師的人稱呼為“老師”時,還是出于一種禮節性的尊重。換句話說,就算“老師”被“喊濫了”,那也絕不等于不尊重真正的老師。出于禮貌,在稱謂上搞一下“拿來主義”,又有何不可?
而從人際交流的實用性角度看,“老師”既顯稱呼者尊重之意,又讓被稱呼者倍感親切。因為在稱呼別人“老師”時,也就謙虛地把自己擺在了學生的位置,凸顯了對對方的敬意。較之男士的“標準稱謂”——“先生”,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當然,“師”不能亂喊,但“老師”也并不是教師的專屬稱謂。應該看到,作為一種尊稱,在有的語境里,“老師”純粹就是一種客氣話,這就更與所謂的“不敬”八竿子打不著了。
每個時期都會有體現本時期特色的口頭稱謂,這是時代的烙印,也是發展的客觀趨勢。就像“老總”這個稱呼,有段時期特指軍人,但在今天,卻已成為對商界人士的稱謂。同樣的道理,“老師”這個稱呼,感情色彩上并無貶義,大可不必過多聯想。不如就把“喊老師”當做一種普通的交流方式,就算喊的人再多,也不會把教師這個職業給喊“掉價”了。非但如此,藉由“老師”所隱含的道德教化的善意,甚至可以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的“潤滑劑”,喊得越多越好、越響亮越好,而這豈不恰恰也契合了教育“社會教化”的使命?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真心出于維護教師尊嚴考慮,那就該“打蛇打七寸”,在教師群體的師德建設上下功夫。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嚴于自律切實做到“公道正派”、“立德樹人”,又有誰會甘冒被千夫所指的風險去橫加污蔑? (李明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12福州中學生手繪老師萌系漫畫 別樣方式表達敬意
- 2014-09-10廈門“男神”老師風靡校園 學生到課率爆表(圖)
- 2014-09-10傾心育桃李 燭光總傳情——記建甌市第二小學黎淑華老師
- 2014-09-04開學曬老師:男神外教看著就醉了 萌女神引組團蹭課
- 2014-09-04福建工程學院"臥蠶美女"英語老師走紅 真人比照片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