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華萍(左一)正聚精會神地做手術
【核心提示】
連續做完兩臺手術,已過正午12點,放心不下病人的許華萍又急匆匆來到早上剛剖腹產子的黃女士病床前,詢問術后情況。40歲的黃女士是高齡產婦,產后雖虛弱,仍不停地對許華萍說謝謝,而她的婆婆林阿婆則一直不斷夸贊“許醫生很好,很好。”許華萍說,“她們愿意找我,就是相信我。”為了不辜負這份信任,她在婦產學科領域已不懈奮斗了28年。
□記者 陳靈 實習生 姚梓煜 文/圖
兢兢業業守護病人健康
22日10點多,記者換上無菌服,戴上口罩,悄悄來到德化縣醫院的5號手術室門前。透過小窗,記者看到許華萍和助手正聚精會神地做著手術。門外的麻醉師說,這是許華萍上午的第二臺手術了。
臨近正午時,許華萍終于從手術室出來。下班前,她又到病房轉了一圈。“疼不疼?”“有什么問題跟我說。”她輕聲細語反復叮囑,遇到躺著的病人,還俯下身與她們交談。
最后,她來到產婦黃女士的病房。早上剛出生的男嬰睡得正香。“沒什么不適吧?”她湊上前詢問,得到回答后,才放心地起身。黃女士的婆婆林阿婆說,兒媳婦40歲生第二胎,家人卻并不擔心,因為由許醫生做手術。“許醫生很和藹,處處關心我們,醫術又高,很好,很好。”這一句“很好”,她說了又說。
“每逢許副院長的門診日,都有好多病人排隊等著讓她看病。”許華萍的同事小涂說,這些病人都是慕許華萍的妙手仁心而來的。
從醫28年 不斷引進新技術
1986年7月,22歲、剛大學畢業的許華萍成為德化縣醫院的一名婦產科醫生。當時,醫院條件簡陋,為了給女性和嬰兒更多的安全保障,她率先開展了許多新技術,并引進母嬰多功能監護儀等診療設備,使德化縣婦產科醫療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
“德化地處邊遠山區,以往與外界聯系較少。現在醫療技術日趨成熟,人們保健意識有所提高,但醫學發展的有限性、醫學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使得醫生常常面臨兩難抉擇。特別是產科醫生,擔負的風險以及其中的艱辛外行人難以體會。每一個危重病人的搶救都凝集著全體醫護人員的心血。”這是許華萍的肺腑之言。前不久,一名孕婦做死胎引產手術時大出血,危及生命,許華萍帶領醫療小組積極搶救處理,孕婦終于轉危為安,并且保全了子宮。
28年間,她還成功幫助許多女性做上了媽媽。“好幾年前,一個未婚姑娘在廈門檢查出盆腔有腫物,便回德化做深入檢查,發現卵巢雙側都長了腫瘤。”她說起多年前的這件事仍記憶猶新,“術中發現是雙側卵巢巧克力囊腫,嚴重粘連,做完手術后還很擔心姑娘不會生育。后來,她說她結婚了,生了個女兒,現在很幸福!”
腰疾突發 忍住劇痛做手術
許華萍的一名同事向記者爆料:去年,許華萍因腰疼突然發作,走路都疼,但她還是堅持把已安排的手術一一順利做完。有一回做完手術,她疼得差點流淚,后來,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她沒有請假休息,而是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工作。
2012年,有一天許華萍正在外開會,接到科室電話說一個重病患者需要急救,讓她趕緊回來。那天下著大雨,她走得太急,一不小心摔倒,把眼角和嘴唇磕破了,縫了兩針。第二天,她的臉“腫得像豬頭”,仍到醫院參加會診。德化縣醫院黨支部書記許瑜賢說,有病人找她,她都很盡力,對病人就像對親人一樣。
“走得急”似乎已是許華萍的習慣。小涂說,在辦公室,只要一聽到有力且急促的腳步聲,就知道是許副院長來了。
【人物名片】
“最美醫生”獲得者
姓名:許華萍
年齡:51歲
籍貫:泉州
職業:德化縣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
簡介:28年來,她率先在德化縣開展陰道鏡、腹腔鏡、經陰道子宮切除等新技術,引進母嬰多功能監護儀、婦科炎癥微波治療儀等診療設備,提高了當地診療水平。她不但醫術精湛,而且醫德高尚,在泉州市第二屆基層“最美人物”評選中榮獲“最美醫生”稱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22龍巖市基層“最美人物”之“最美環保人”廖木英
- 2014-08-20巴塞羅那格拉西亞區評選最美街道
- 2014-08-18背對舞臺 他們也是一道最美風景
- 2014-08-18用良心唱響“最美溫州”
- 2014-08-05建設美麗寧化 “基層最美人物評選”進入公示